摘要: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引发了电视新闻改革的热潮,创造了许多奇迹。然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产生出发,论述当前民生新闻节目遭遇到的同质化、低俗化、缺乏深度的瓶颈,从打造栏目品牌形象、提升新闻品质、利用新媒体突围三个方面对其未来新变之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品牌形象;新闻品质;新媒体
21世纪初,中国电视新闻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就是地方电视台走在了新闻节目改革和创新的前列。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不断攀升。《南京零距离》这种类型的新闻节目,在用“时政新闻”或者“社会新闻”对它进行新闻分类都不合适的时候,它的主创人员提出一新的新闻概念——民生新闻,用它来概括这类新闻似乎更加贴切,很快“民生新闻”这种新概念新闻便得到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同。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席卷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举起了“民生新闻”的旗帜,如湖南台的《都市一时间》、湖北台的《经视直播》、安徽台的《第一时间》、云南台的《都市条形码》等,都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产物。
何谓电视民生新闻?正如湖北台《经视直播》的栏目口号“经视直播,就在你身边”所着重强调的“你身边”,即“这样的新闻关注的对象是平民百姓,反映的内容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在生活中的所遇、所做、所惑、所想,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①简单来说,民生新闻就是关心群众生活、服务百姓利益的新闻,报道的目的更多的是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和解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的崛起体现了中国新闻自身发展的规律。”②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关心国计民生,报道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是家家户户都可能碰到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实用性。老百姓很乐意去接受这样的新闻节目,所以电视民生新闻有着广泛而坚定的群众基础,这是它不容忽视的优势。但是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不断推进,在表面繁荣大好形势之下,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日渐暴露,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己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其中主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节目编排同质化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热”的蔓延,一时间民生新闻节目在各个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综观这些民生新闻节目,就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同质化现象严重。
首先,栏目的名称都很相似甚至雷同,如《直播北京》《直播南京》《直播郑州》《直播西安》;再如《大刚说新闻》《百晓说新闻》《阿六头说新闻》,以及安徽台《第一时间》、温州台《第一时间》和《南京零距离》《温州零距离》等。并且播出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六点至七点这个时段,缺乏对本地受众特定收视要求的调查。
其次,栏目的板块设定、内容编排相似。因为从形式上模仿已经出现的民生新闻栏目,门槛很低。有的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根本不考虑本地区的市场情况,盲目地跟风效仿,尤其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不同频道创办了多档相似的民生新闻栏目。
再者,栏目报道的新闻事件重叠。“兵家”必争的地方能够提供的新闻资源有限,却有多家媒体争抢同一新闻题材,导致了民生新闻题材的重复使用,同样的一个事件稍作修改会换汤不换药地出现在不同的节目中。同时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这些原本在电视上播放的新闻,可能早已在微博、微信当中发布,受众已经有过大致的了解。
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民生新闻栏目如果还继续用同样的板式、同样的编排,甚至同样的题材,没有创新,那么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民生新闻将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占据优势。长此以往,势必会被市场淘汰,逐渐消亡。
(二)节目内容低俗化
随着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的火爆,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有的民生新闻栏目为了吸引观众的视线,不惜将内容向低俗化靠拢。
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电视栏目过分的强调髙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导致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盲目吸引观众注意力,追求高收视率。它们利用观众的“窥视”心理,釆取了一种无条件地迎合观众口味的方式方法,把“奇”“趣”“腥”“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尺度。有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以现场追击为噱头和卖点,以直击低级场所为主打节目,所以在节目中出现了许多婆媳吵架、邻里纠纷、夫妻不和、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的内容。这样的事件对于新闻当事人来说是个人隐私,对于观众来说,这些关于他人私密的内容具有“窥视”的价值,满足了其窥视欲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一些低俗的事情加以报道,使得民生新闻逐渐偏离新闻节目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媚俗化。哗众取宠的内容只能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流于庸俗,朝着低俗化方向发展。
(三)报道琐碎,缺乏深度
民生新闻追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好事,但不能所有百姓的事都是新闻,都能用“三贴近”的原则来诠释成民生新闻。有人对民生新闻做出这样的概括:“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鸡鸣狗盗”,虽是戏言,却形象地点出了民生新闻给人的印象——琐碎。③
在当前的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中,只要涉及民众生活,无论有无新闻价值,都详加报道,结果民生新闻成了天灾人祸、邻里纠纷、水管爆裂等生活琐事的简单堆砌。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当中,新闻工作者根本无暇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虽然播报邻里争执、婆媳大战、车祸事故、离家出走等事件比较容易获得收视率,但是相当多的民生新闻工作者认为,这些内容过于琐碎,多数报道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就事论事,缺乏对新闻的背景深度描述和挖掘,无法揭示深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报道内容缺少深度已成为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通病,日复一日的吵架纠纷、漏水断电、交通事故等现象报道充斥荧屏。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如果不能达到“以小见大、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长此以往,将会离电视民生新闻的初衷越来越远,受众的关注度也会逐渐降低。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