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1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析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变革的影响

申思达

2015年12月28日09: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着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新媒介层出不穷的状态下,人际关系突破传统的面对面模式向“人—新媒介—人”的新状态演变。本文主要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深刻剖析人际关系在媒介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媒介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变革和人际传播模式的影响,从而引发对新媒体环境下人际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技术;人际关系;人际传播;新媒体

施拉姆认为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建立联系的,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这种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在每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①网民数量和使用手机的用户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已经湮没在新媒介的世界里。现在我们不再依靠面对面的交流,不再需要书信的来往,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要拥有了互联网等新媒体,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都可以实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媒介进行维护。那么媒介技术和人际关系的关联性是如何的,媒介技术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是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媒介技术与人际关系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施加的最强大影响就是改变人的关系与活动,使其形态、规模和速度发生改变。②媒介技术与人际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的需求要求媒介技术的进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每一次传播技术革命都会推动历史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在每一次的技术革命中发生变化。新媒介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状况发生着改变。从口语媒介到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传播技术,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媒介,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是经过了“面对面”人际交流到“人—媒介—人”的交流方式,以前依赖于口语、文字,现在依赖于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

孟盈提出并认为虚拟关系是人们在网络空间内进行人际互动的形式,发生在网络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是网络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人际关系都是“真实虚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在互联网中,互联网充斥在人际关系之中。方艳在《论人际关系媒介化》一文中指出了人际关系模式媒介化,介绍到随着媒介的发展,实现了人际交往的超时空互动,“人-媒介-人”关系模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自从人类诞生以后,使用肢体姿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至今仍是人际关系维护的重要手段。飞鸽传书、邮递等各种人际交往方式的出现,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话、广播、电视、电子印刷机等各种以电力为基础的媒介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媒介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破时空限制。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与人“足不出屋”便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图片、声音、视频集于一体的传播,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全天候”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帮助我们实现沟通与交流。

二、媒介技术带来人际关系的新常态变化

我们已经走进了“人—新媒介—人”这样一种新常态的人际交往模式。媒介不仅仅是维护人际关系的简单工具,更是我们社交的新常态。

(一)关系维护

媒介技术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媒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媒介技术充当人际关系维护的纽带,在这个时代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缺少媒介技术的,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逐渐提高。

(二)新常态下人际关系的变化

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里所言的新常态是指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人际关系变化的状态,我们所处的新媒体时代能完全解释这个状态。人际关系在媒介化社会中的新常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等级有序到平等对待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讲究上下级和长幼有序,但是在媒介化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暂时摆脱人情和尊卑的束缚,平等地对待我们交往的任何对象。社交媒体更是要求平等地交流互动,摆脱交流的各种不对称性,这也是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巩固的基础。

2.从关系单一到关系复杂

保罗·莱文森认为新新媒介上的网友可能是离线朋友,离线朋友的朋友,也可能和你认识的但毫无关系的人,还可能是名人,甚至是虚构出来的人。⑤从莱文森的观点看出,人际关系是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的。人际关系的平等性,人的交流变得简单、便捷,媒介技术功能的强大与无处不在,造成人可以接触到自己所能接触的任何人,包括熟知的人、陌生的人,这也就使得人际交往的对象存在广泛性。传播对象也具有复杂性,这主要是建立在传播对象广泛性的基础上,人在接触的广泛的条件下,每一个人具有不同的品行、特点、背景,接触也是怀着不同目的的。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