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鸣在甘孜州丹巴县做民生调查。(四川省社科院供图)
学术成果变成农民的致富经
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农民种地不挣钱”。如何让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成为郭晓鸣关注的重中之重。
2007年,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一背景下,成都农村改革的各项方案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制定。当时,郭晓鸣作为“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参加了改革方案的制定、讨论、调研等各个环节,成都大大小小的农村他都走遍了。
龙泉驿区存在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评估机制、担保机制等问题,彭州存在流转利益纠纷、土地流转奖励政策未兑现等问题......郭晓鸣在对成都的多个区县和乡镇调研后发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户自主流转意愿不强,而且土地流转合同期限过短。
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他建议,确立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赋予农户完整的土地使用权权能,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当时,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保障农民权益、城镇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价值。
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开展。郭晓鸣对雅安市天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措施、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
在这些探索性研究的指导下,林竹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村民何勇说,新农村建设让他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更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我有80多亩的林竹,每年收入能达10多万元。”
原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正贵不禁感叹,这项课题研究的成果促使了当地林竹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全县12万余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郭晓鸣副院长是四川省社科院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学术名家中的优秀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告诉记者,郭晓鸣不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也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奖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他又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
侯水平说,郭晓鸣是一个把大量时间用于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做调查研究的学者。长期以来,他密切关注农村改革前沿,大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了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他还先后被眉山、资阳、广安、巴中等市和仁寿、彭山、天全、射洪、蒲江、温江、渠县等县,聘为当地政府的经济顾问,为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如今,年近六旬的郭晓鸣,仍然与农发所的研究员、与学生们一起深入农村,践行着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用一份份沾满泥土的学术研究,推动着、见证着四川农村的巨变。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