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4年·第6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中国纪录片:全球视野与民族审美的多元【4】

徐书婕  欧阳宏生

2015年03月13日13:39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一) 注重国际合作,提升作品内涵质量和艺术水准

纵观本年度自然探索题材纪录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在节目资源的选择上突破了以往单一、狭隘的题材,走向更为宽阔的国际视野。视听语言的运用上更加精致化,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多彩。为扎实推进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友邻传播工程,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了表现非洲大陆野生生物和风景地貌的纪录片——《非洲》,采用高清的拍摄设备,汇聚当今空中拍摄技术的最高水准,利用超快的速度,采用缩时摄影和低光摄影等技术全面立体的展现了非洲的野生地理环境。《野性的终结》以国际巨星姚明的首次非洲之旅为主线,揭露非法象牙和犀角交易背后的残忍真相。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动物星球频道、美国野生救援协会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客观纪实的基础上,灌注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表现了人对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和非法交易的关注,在富有镜头感的影像中传递出独特的文化思考。中国首部荒漠野生动物纪录片《杰克卡特的生命》由团队合作拍摄完成,展现了荒凉的新疆东部动物界严酷的生存法则——残酷之中,又生生不息。以丰富细致的情感传递了寓意深刻的思想内涵,实现了对于自然探索题材纪录片全方位的内容展现和人文领域较高层次的思考。

(二) 注重栏目品牌化建设,加强精品创作生产

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制和备案工作的通知》,《通知》在201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行和落实,各大卫视播出的纪录片有了不同幅度的增加,历史揭秘、自然探索题材的纪录片普遍受到欢迎,并且形成相对固定的收视人群,纪录片品牌建设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央视十套的《探索·发现》、《地理·中国》、《自然传奇周末系列》栏目、央视九套的《人文地理》、央视一套的《动物世界》栏目等以揭秘自然界奥秘、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为主旨,播放了大量自然探索题材的纪录片,虽然当今观众进一步流失到移动媒体,但自然探索题材纪录片以电视栏目的形式打造品牌,培育了受众的收视习惯,一定程度提高了观众的忠实度。在表现形式上,自然探索题材纪录片除了通过电视栏目的形式呈现,也进行了大量的精品创作。探究渭河文明的《探秘渭河源》,对昆虫习性和特点介绍的《昆虫的盛宴》,以及展现克什克腾风光的国内首部全景式自然纪录片《美丽克什克腾》,都以明快的叙事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更具时尚化的纪录片特征吸引了大批受众,显现出自然探索纪录片长久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纪录片作为最具文化品格影视作品,在一个纪录片中深度挖掘作品的文化含量,是当代纪录片人应该提升的基本素养。纵观2014年纪录片创作,在这个方面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题材选取的狭窄是纪录片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创作上要不断拓宽题材,一些热点、边缘化或者新的领域还应该引起关注。一位印度制片人认为纪录片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功不可没。一位德国纪录片人说,这个世界有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自然主义、种族仇杀、核武器问题、全球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人们相互理解的问题都需要交流,纪录片工作者可以很幸运地帮助人们实现。这些创作理念对于我们是很有借鉴意义的[1]。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下了不少功夫。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还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处理好叙事中的细节纪录、个性纪录、典型纪录是纪录片达到审美层次必不可少的手段。实现纪录片创作的突破,关键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还应该看到,一些纪录片缺乏厚重的主题,缺乏尖锐的思维品格,缺乏对民生问题的真正关怀,以致造成我国纪录片缺乏思想深度和美学厚度。具体题材的选取、主题的深化、故事的结构、富有典型性的细节处理和纪录手法的运用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不可忽视的要素,今后我国纪录片创作还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注释:

[1] 欧阳宏生:《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研究》,2002年10期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