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传媒》>>2015年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移动互联时代电视概念嬗变与传播特征【2】

李 宇  巩向飞

2015年03月13日15:14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电视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频道的方式播出;频道也依靠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品牌塑造赢得观众。可以说,在传统的电视概念中,“频道”是电视节目的代名词。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后,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观看视频,“视频”的概念正在成为电视节目新的代名词。根据多频网(http://www.multichannel.com/)2014年发布的文章显示,16到24岁观众群体收看直播频道的收视时间在总时间中占41%,网络视频占34%,录像机录制的节目占15%,视频点播的节目占10%。可以说,视频正在成为移动互联时代重要的播出方式,也是电视概念中的新元素。在年轻一代的概念中,电视频道的概念日渐模糊,而视频正在成为电视节目的代名词。电视频道和视频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不在乎播出终端是什么,不在乎播出方式是什么,频道和视频都是一种节目的播出形态。在新的技术条件和媒介环境中,许多业界人士由此预测,“电视”和“视频”这两个名词最终会合二为一,统一称为“视频”。

传统电视频道播出的主要方式是直播,在移动互联时代,点播成为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主要播出方式。视频点播让观众在节目选择和收看方式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与主动权,观众由此摆脱了直播线性频道在收视时间上的限制。近年来,人们收看视频点播等非线性视频节目的时间迅速增长。据Barbara Kraus《Non-linear video viewing outpaces linear in the US》一文调查显示,美国安装了宽带的家庭每周平均收看非线性视频节目的时间是17小时。相比之下,这些家庭每周平均收看线性节目的时间仅有11.5小时。移动互联时代的观众摆脱了收看地点的限制,观众走出家门,携带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地铁、公交、公园等地方随性观看节目,时间与空间的解放带来电视业新的发展动力。欧洲新闻台(Euronews)全球销售总监阿诺·韦拉克(Arnaud Verlhac)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电视台正处于变革风暴的中心,当务之急在于整合播出平台和播出终端;移动终端能拓展观众的规模,并与传统播出方式形成有效互补。在移动互联时代,直播和点播,更为准确地说,线性播出和非线性播出共同定义电视的播出方式。

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今天的观众起源于古代体育比赛的观众,以及早期公共戏剧与音乐表演的观众。传统语境中的电视观众是被动的“受众”,电视台把握着节目编排和播出的主动权。在移动互联时代,观众的身份更接近于“用户”,他们“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使用”网络平台,“使用”应用程序观看视频节目,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权。观众收视方式的变化与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加速了视听行为和消费方式转型,由过去媒体主导的时段安排向用户/消费者主导时段转移,用户/消费者个性化、共享化、移动化和参与性得以提高。在移动互联时代,电视观众的概念与终端用户的概念逐渐融合。

移动互联时代电视传播的特征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视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业务融合化、节目碎片化、播出社交化和终端多屏化四个方面。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电视生态演变,也大大促进了媒体融合。欧美国家的三网融合、四网融合日益普及,电视业除了涉足电视业务,还大力发展电信业务、宽带业务。业务融合化一方面是基于企业经营战略,另一方面也是着眼市场竞争策略。例如,英国维珍传媒公司从2012年6月初在整个伦敦地下交通系统中提供无线网络热点(Wi-Fi hot spots),到2014年11月无线网络信号已经覆盖了伦敦地铁150个站台,终端注册用户总数为250万。该公司之所以投巨资发展无线网络业务,是因为英国观众越来越习惯于室外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视频节目,这对于其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在移动互联时代,业务融合是不可或缺的竞争策略,而基于融合的设施建设、流程再造、机构调整也必将同步推进。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