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传媒》>>2015年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用移动互联网“转基因”重构电视产业格局【2】

——一场正在进行的电视媒介生态变革

吕 欣

2015年03月13日16:13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无论是乡村路旁的广播站、城市街角的报刊亭,还是作为城市地标出现的电视塔,都在铭记着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型”媒介属性。“信息型”媒介的核心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信息,于是对于优质媒介内容的生产与汇聚能力成为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成长、进化的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当代人类高度依赖的精神生活空间,它正不断溢出其“信息型”媒介属性,而逐渐形成一个肌理健全、社会角色完整、运行严整的“虚拟社会”。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人们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入到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们不断在网络空间中聚集,并展开各种社交活动,在虚拟社会中不断形成各种网络社会关系以及组织体系。人们使用媒介的行为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获取信息,而是在媒介里的彼此互动中实现社群归属、身份认同、娱乐休闲以及心理满足。媒体对于公众社交需求以及分享乐趣的满足可以产生强大的媒介用户黏度,“社交分享”已逐步成为媒体的核心属性。媒介使用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交分享”型媒介发展潮流的形成,正在不断瓦解着电视行业赖以形成的“信息型”媒介内容优势,电视用户的媒介信息消费兴趣转移以及消费时间分流正在对传统电视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用移动互联网“转基因”重构电视产业模式

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肌体中一旦被注入移动互联网的“转基因”,其自身行业固有生态体系的均衡就会被迅速打破,且在不断的跨界融合中形成新的产业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仅改变了电视行业的媒介传播生态以及人们观赏电视的方式,而且正在以或激进或渐进的方式对电视行业进行着全方位的转基因改造。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产业的生存发展逻辑依然固守着“硬件制造思维”以及“信息型”媒介思维等陈旧理念。电视硬件生产商比拼的还是以视听体验为核心的电视硬件性能指标,电视台的绝大部分核心资源依然还是围绕着“收视率”以及“广告收入”的指挥棒来构建电视频道内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变革浪潮中,电视观众们因循电视频道播出方式所固化形成的媒介收视习惯正在被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应用所重塑。电视行业应不断突破“频道模式”思维,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痛点”需求,结合自身常年以来在“餐饮”“养生”“旅游”“教育”“新闻资讯”等热门领域所积攒的优质内容资源优势,面向不同用户群体进行APP产品定制开发,对电视视频内容的移动互联网衍生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电视受众一般会对自身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产生情感依赖以及收视惯性,但在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大众媒体时代,电视受众与电视节目之间以及电视受众之间难以产生互动交流,电视受众在节目播出期间所形成的情感共振以及价值认同难以得以沉淀和积聚。而经过功能重构的APP产品或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功能开发,却能通过整合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等核心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电视受众聚集于移动互联网空间之中,大家在围绕共同兴趣进行全方位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成为族群型“粉丝”。族群型“粉丝”一旦形成,将会对电视节目内容产生更固化的习惯依赖与情感认同。电视族群型“粉丝”们的广泛互动,将有效帮助电视台打破单向、线性化的传播劣势,并借助APP产品以及社交网络平台形成完整的用户体系。他们在APP使用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还能为电视台的精准广告、内容定制、线下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