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媒介依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交”成瘾

——以对四川大学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为例

朱亚希

2015年03月17日15:0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下的媒介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对社交媒介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由于社交网络场域下的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等特征,过度依赖线上人际互动会造成现实人际互动能力的降低,出现与社会隔离的情况。因此,针对大学生“社交”成瘾的现实,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接触和使用媒介;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应通过给予更对的媒介素养的教育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观。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信; 媒介依赖;人际互动

毫无夸张地说,媒介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其中,社会交往方式算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起,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对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俨然建构出人们的“第二生活世界”,整个社会进入“网络化生存”时代。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交媒体作为媒介技术突飞猛进的产物得到了网民们极大的青睐。美国社交媒体专家布莱恩·索里斯(Brian Solis)在新书《社交网络与博客》中这样写道:“有五分之四的活跃网民每天访问社交网络”。可见,社交媒体正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社交媒体带来的一系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了一部分人产生了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现象。2013年7月22日,作为当下社交媒体中最活跃也是火热的应用—微信,发生了自上线以来最大规模的故障,波及全国多个地区。众多网友纷纷询问原因之余,着急、焦虑等情绪集中爆发,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网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在1972年提出了著名的媒介依赖理论,其考察的重点在于对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进行探究。时隔40年后,媒介环境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以交互性为主的,集人际和大众传播方式融为一体的社交媒体所建构的媒介环境中,媒介依赖理论是否仍然适用?大学生作为当下具有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最容易接受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在社交网络的使用中是否“成瘾”,以及由“社交成瘾”带来的对现实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几何?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由于社交媒体范围较大,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媒介特性、定位和目标群体方面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地讨论社交媒体依赖,因此仅选取当下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微信作为媒介接触对象,将研究主体落脚于四川大学学生群体中的微信使用用户。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辅之必要的深度访谈,主要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当前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接触情况,是否存在对微信使用的依赖。(2)媒介依赖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集人际和大众传播方式融为一体的社交媒体所建构的媒介环境中。(3)基于社交媒体依赖基本情况,习惯于长期线上社会交往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现实人际互动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1.理论依据。媒介依赖理论源于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1976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依赖模式》[1]。媒介依赖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从“受众、媒介、社会”三者互动的角度考察媒介传播效果、探讨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及其产生途径,从而使该理论成为”全面透视媒介与整个社会结构中和各个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并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分析之理论视角。从理论上讲,媒介与个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具有双向性,但在现实中,却更多地表现为个人对媒介的单向性依赖。

2.文献综述。以往的对媒体依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1)对媒介依赖理论的综合性的述评。以张咏华教授的《一种独辟蹊径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论评述》[2]为代表。他认为媒介依赖理论是一种独辟蹊径的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并在文章中对媒介依赖理论观点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评析。(2)在具体的媒介环境下探讨媒介依赖。以谢新洲教授的《“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3]、旷洁的《媒介依赖理论在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实证研究》[4]为代表。该类型研究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媒介依赖理论与哪些重要变量有相关关系,如网友的设备占有情况、网友认知情况等有关。这两个研究都是对现象的描述,并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成因以及与之带来的负面效应。当时互联网在中国方兴未艾,所以将”媒介依赖“理论放置于互联网情境中显得十分时宜。十年过后,社交媒体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交依赖所带来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新的关注热点,所以该研究也有不全面的地方。(3)对媒介依赖成因的探求。以梁娜、杨烁2009年做的《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5]为代表。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并形成依赖,从众心理和趋同心理占据了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其实学界对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考察了当下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所建构的媒介环境。而且本文从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入手,探究媒介接触与使用对大学生现实行为方式的改变,通过相关数据的支撑分析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的依赖,并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深刻影响。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