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从《山村夫妻教师》谈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黄冠  唐翠

2015年03月18日14:3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人物往往是纪录片作者最为关注的主角。而纪录片中的人物的发展往往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观众的生活,带给观众“主人翁”的情感体验,因而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类记录片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正是这样一部叙说真实,回归故事的人物类纪录片。本文将以此片为例,展开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

“影像之美是震慑人心的”,电影一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纪录功能。纪录片把人们从虚构的电影故事带到了陌生遥远但真实的世界,就像文字见证并改变着今天的历史。因而纪录片创作的本质诉求便是,及时跟踪并表达和阐释意识与存在的关系[1]。2014年第九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上,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以其真实细致的故事,夫妻教师感人的事迹,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摘得了总决赛“最佳纪录片”奖项。本文将以该片为例,展开对其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个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一、真实——纪录片的创作需要

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影视艺术形式和电视节目形态。真实是对事实而言的,其真实性,客观性,以及纪录片本身具有的纪实性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

(一)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需要真实,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2]。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真实的记录了一对夫妻教师23年来对长远小学孩子的默默付出的故事。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他们却用青春和付出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大山。纪录片的真实是将社会原有的生活形态以不加虚构和扮演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不论是周建波陈蓬珍夫妻忙碌的学校生活,维持生活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还是对留守孩子视若己出的无微照顾与关怀,都是对这部影片真实的最好印证。

(二)纪录片的客观性

纪录片创作有其自身要遵循的客观原则,那就是既不能以真实的名义束缚创作手段,也不能随意虚构[2]。客观的镜头记录、语言陈述无疑增添了纪录片本身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1.镜头的客观与真实。在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中有不少客观存在的镜头。如长远村的交通情况、学校的环境、校舍的简陋的镜头;孩子们只有咸菜却依旧满足吃着午餐的镜头;两位老师午觉时间批改作业的镜头等等。影片中大量运用这些真实客观的镜头展现人们夫妻俩人坚守23年的不易与默默付出的艰辛。

 

2.语言陈述的客观与真实。如在挖红苕的时候,陈老师主动的说起了儿子对自己职业的看法“我儿子经常强调我,钱没挣到一点,一天还是活得很开朗的”。我们很想从老师那里了解,有没有想过放弃“教书”?周老师说:“一想到学生,关键是走了,学生找哪个呢?而且家长都很信任我,关键是那么多的学生,我啷门放心得下嘛。”这些朴实的语言却直白地表达了夫妻俩对长远小学的热爱与坚守的执着。除了访谈记录的客观性以外,全片解说词基本上使用客观陈述性语言,给观众提供了个人观察的视角与思考的空间。

(三)纪录片的纪实性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体特性。表象真实、结构真实、本质真实被人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3]。片中没有刻意回避因画面色彩、画面反差所带来的模糊效果而导致的影片清晰度问题。这种效果反而给影片增添一种山村生活的艰苦的视觉感。人们还是愿意相信拍摄的影像所呈现的真实非电脑生成的虚拟能够替代的。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