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价值传播到社会认同
作为较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介庆典活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与报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价值观的表达与传播成为其嵌入社会的内在机制。此间,认同的实现是媒介建构行为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来自公众的主动行为,即对人物形象及角色取向的接受与认可。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这个特殊的仪式化叙事之中,公众认同的建构与拓展,取决于媒介话语实践对“参照群体”人物角色及其价值传播的表述方式。
一方面,借助仪式化的庆典活动,对“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加以类型化表达,并对其进行超越常规的媒介呈现。具体可感的“个体形象”通过具有影响意义的年度新闻事件,被转化为价值取向鲜明的某一种社会群像类型。 正如刘迎建带领的汉王科技团队代表着“一种由技术驱动和产品创新走向成功的可能性”,李宇春被表述为“独立的新娱乐时代的标志”,曹德旺则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真义,以及不算微弱的正向力量”,等等,通过时空概念的重组,使一个个年度人物形象成为其社会角色的缩影,被社会识别并瞩目。换言之,在这一媒介建构行为中,真正重要的远非“谁入选年度人物”本身,而是这份榜单既能够彰显更多平和理性的精神力量、向善进取的积极心态,又得以展示某种来自社会常态层面的价值缺失,从而以“影响力”为内核建构起处于上升中的中产阶层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得以在中产阶层个体及群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一个有效交流的系统,孵化出具有聚合力量与认同效应的社会关系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介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同构,将媒介价值观念转化成为公众的自觉价值认同。这种价值同构的实现,需要榜样人物的行为方式、人生抉择具备异质性和征服性,同时此类行为又能够接通公众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公众被触动、被激励,并将之转化为现实中的生活态度。比如将舞蹈视为“生活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舞蹈家杨丽萍,她对理想的守护与坚持令人动容;“以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探索中国高教改革的出口”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体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寻,契合了中产阶层富于理想、积极进取的生存哲学,从而获得高度认可。
借助仪式传播和价值同构的方式,“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得以拓展其社会的认同空间。略感遗憾的是,这一媒介建构活动对社会价值诉求对象的选择,诸如商业精英、文体明星等,他们的成就已然超出了大多数中产阶层所能够企及的目标,尽管诉求重点是人物代表的精神与品格,而不是成绩本身,但其感召力仍然会因此受到影响。
(作者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何晶.报刊对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J].当代传播,2007(4).
[2] 麦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J].国际新闻界,2010(4).
[3] EricW. Rothenbuhler: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life to mediated ceremon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8.
[4] 麦尚文.“国家价值观的个人呈现”——对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的解读[J].新闻记者,2011(7).
[5] 李春玲.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J].人民论坛,2011(5).
[6]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4).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