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合教学法应科学规范
高等学校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一般是: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这八种。此外,还有综合性的教学法如习明纳尔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讲授法,它具有效率高、容易操作的特点,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内容。讲授法的不足是,难使听众以长久地保持注意力。在传媒课堂上,理论课程因为概念多、知识量大、抽象理性、颇费思量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认知上,学生误认为理论“没用”而导致学习动力消极。如果教师每堂课都采用讲授法,自己唇干舌燥,学生昏昏沉沉,玩手机、睡觉、翘课就会成为“一道风景线”。即便是学生自以为“有用”而重视的实践类课程也会效果不佳。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国,传媒院校课堂教学更注重精讲多练和师生的互动性。“倘若是每周三课时的课程,教师一般每次先只讲二十分钟左右,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一小时,接着便是学生提问或课堂训练,或模拟新闻发布会,或改写一则新闻稿和导语,或扮演节目主持人,或拟制一份广告或公关文案等等。下周乃至下几周上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参阅哪几本书或文献,教师事先均有布置,能使学生早作准备。再则,课堂与媒体、相关公司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如同一家,许多教师本身就来自媒体和相关公司,而学生也自然成为媒体、相关公司的‘常客’,学生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至少在学制的三分之一以上。[2]”
总结美国高校传媒教学的特点,总而言之就是综合运用复合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讲授法较多,复合式教学法较少。在教学实践中,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上存在以下几点缺憾现象:
1.问答法简单无效。“问答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能使学生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和较大的兴趣。[1]”按照教育学的规律,问答法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而富有启发性、刺激性,要提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忽略的地方,问题的难度应略高与学生已有水平。[1]”此外,“问题要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1]。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以讲授法为主,插入了问答法,但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教师在PPT上呈现一篇范文,或者关于职业道德法规,抽学生轮流起立逐段或逐条朗读,然后问全班:这个大家都理解了吧?还有一种表现是,教师的提问缺乏设计策划,要么是闭合式的问题如:你认为这个法规对不对?学生只能给予肯定回答,等于没问;要么是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个问题针对没有新闻从业经历的学生而言,过于宽泛、空洞,无法回答。
2.互动教学缺乏科学指导或失控。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课堂说3分钟当天新闻的教学环节,但却刻板地规定只能说政治新闻。本来这个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局限于一种新闻不免失之于狭隘,新闻是研究所有新闻传播现象,总结其传播规律的科学,仅仅选择其中一个种类排斥其余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还有教师让学生成立小组,将感兴趣的新闻制作成PPT,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做解读,然后班级讨论并提问讲台上的同学,不限制时间,不做点评。往往半节课过去了,案例解读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有误或者不够完善,哪些讨论提问跑题了或者有谬误等等,教师只听不说,学生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放弃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管理控制的责任,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混淆而迷失了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上诉案例中,由于教师指导缺位,不做及时反馈,致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随意,缺乏参照标准,集体无目的无意识现象泛滥,正确的解答(或动作)没有得到强化,而错误的解答(或动作)也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比如有学生将诞生于1883年的美国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和创办于1964年的英国《太阳报》还有1999年创刊的香港《太阳报》混为一谈,如果教师不及时指正,就会强化全班学生的错误知识认知,误人子弟。
此外,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互动活动频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有教师在教授《新闻理论》课时,针对新闻真实性的章节组织全班学生自愿组合成辩论队,通过对抗辩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新闻相关理论的认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这本来是很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但持续了两周尚未熄灭战火,课堂变成了辩论赛场,延误冷淡了课程中的其他内容,顾此失彼,违背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实验实习缺乏明确目标。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就业的技能。某独立学院一广告学教师在教授《广告策划》课程时,设计了带学生去校园边的风景区策划拍摄广告的实习课,上山之前,教师仅仅提出了宏观的构想和粗略的要求,并没有制定具体、细致、明确的针对性规范。结果,学生并不清楚究竟该怎样做,多数学生索性从离开教室就开始拍摄视频,最后全班交上来的视频作业几乎都一样,全是对本次活动的纪实性拍摄,如同普通游客的一次旅行记录,散漫而率性,既不符合纪录片的要求,也不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更与《广告策划》的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如此课外实践只能是虚掷时光,变相游玩。回到课堂后面对这样的视频流水账作品教师如何点评?
实验实习课如果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清晰,其授课结果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值得借鉴的是,闻名遐迩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对每一门课新课程都有明确的规范。例如其核心课程“JOURN4802融合新闻报道”中,对每周实践作业提出了清晰的目标:“所涵盖的内容涉及三个报道思路、网页基础设计、三张照片、一小时的音频迷你报道、两个半小时的广播报道、将视频上传广播储存器或将flash动画添加至网页、将一到两个小时的电视报道添加至网页、最终方案所确定的报道思路等多部分。[4]”
总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高等学校教学应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博与专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原则。[1]”传媒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从事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传媒教育的失败。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
参考文献:
[1]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海贵.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
[3] 李建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编辑之友,2012(3).
[4] 陈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融合新闻”专业探析[J].东南传播,2011(6).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