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掌上购物减小开支,手机游戏释放压力
网络购物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成为了大学生们挑选商品的主要方式。调查问卷中有80%的人用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网络购物,不仅能够足不出户的完成订单,而且还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商品浏览,实现在实体店进行试穿后,立刻在这些网站进行对应商品的价格对比,这对于还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们来说是能够节约开支的好方法。
大屏幕、高性能的智能手机是全国一线城市和大部分二线城市大学生们的首选机型,在满足了学习、社交、生活等需求后,手机游戏的娱乐需求也成为了他们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位大学生手机内的游戏数量为3~5个,游戏总时间长为1~2个小时占半数以上。例如在地铁里切一切“水果”,打发无聊时间就种种豌豆打僵尸,学习遇到压力就用小鸟来狠狠砸向“猪头”,手机游戏改写了传统的网络游戏格局,建立了实时、互动、在线的新模式。只要拥有碎片时间,手机可以立即变成一台掌上游戏机供消遣娱乐。
二、过度使用手机互联网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大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完全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手机逐渐充当了生活中无所不能的角色后,隐藏着的各种问题也浮出水面。
1、信息量过大导致思维简化
在笔者针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使用调查结果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图片信息比大篇幅的文字更加吸引人,并且能够留在脑海中的信息储藏时间较短,多数是一扫而过。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原本140字的微博,已经让人只能阅读140字的新闻。而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多数的人只是进行快速的浏览,很少能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虽然手机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但多属于快速消遣型,其中存在着大量重复、无用的信息。因此,长时间阅读电子信息会降低人们的感知能力,超负荷的信息输入会造成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
2、自由主义泛滥和自我意识的膨胀
互联网的匿名性极大的解放了大学生们的个性,在信息的世界里畅所欲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更加为他们表达观点、情感宣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过度放纵会导致自由主义的泛滥。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心智都还不是很成熟,往往会出现表里不一、双重人格的现象,但他们通常又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参与人,导致许多网络信息无法辨别真伪。
2013年6月18日在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发生的学生要求学校装空调的起义事件,事后签名倡议的发起者陈京山同学遭遇开除处分。这件事情当时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场保护弱势舆论学生群体的浪潮,对学校这一做法的讨伐声不断。但站在旁观者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许多同学是借着别人的言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把所有反面的声音归为真理。另一方面,陈京山同学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力,可以作为代表对学生们的诉求和校方通过沟通进行协商,同时校方也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保护学生们的权益。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