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精英意识”与“底层立场”:

[学子论文]微博意见领袖的双重态度呈现【3】

--基于三个案例的分析

刘高见

2015年04月01日11:1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微博意见领袖的自我呈现

“精英意识”与“底层立场”的微博呈现是用一种微博语言的符号来传递的,我们所解的微博意见领袖形象也大多通过这种微博语言的符号传递来建构。虽然微博意见领袖拥有亲和性这一特征,但是广大的网民仍然是在微博上通过他们的微博语言来认识他们。“当代许多哲学家倾向于将制造和使用符号视为人的基本特征,卡西尔更是明确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10?人们在使用符号的同时,符号所被赋予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一)微博意见领袖的印象管理

新媒介技术的特征,使得使用媒介的主体在不同的场域之中,吉登斯认为,通过各种“缺场”(absence)因素的孕育,地点变得捉摸不定,社会生活本身不再是地域的了,而是受到远距离因素的强烈影响。空间的不在场因素,使得微博意见领袖与普通微博用户的连接仅仅是一种符号之间的连接。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戈夫曼,利用“拟剧理论”分析认为人际交往之间存在表演的成分。“当一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时,他必定期待着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在他们面前所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11?他又称之为“印象管理”,并认为,“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12?微博平台作为一个大的“表演舞台”,人人都可以用语言或者图像来展现自身,也因此可以说,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自我形象,是其乐于自我呈现的形象。

微博意见领袖,在关注重大的公共事件的时候,在自身影响力的基础上,发表言论,表达意见和态度。这样的意见态度往往能够博得众多微博用户,他们选择民众喜闻乐见,倾向关注的话题,并转发或者评论与此相关的微博,引起轰动效应。地产商人任志强,在成为微博的用户之前,是“任大炮”的形象出现,在媒体和部分民众的印象当中并不具备亲和的形象,在使用微博之后,每天发布的微博数量有数十条之多,他发布的以“心灵鸡汤”为主的微博,以及展示“邻家大叔”的形象迅速在微博用户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好感。不能说,这种形象的转变完全存在“表演”,但是,微博意见领袖对其在大众心目中印象的控制是成功的。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污名化

自去年8月份,微博大V薛蛮子因涉嫌嫖娼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紧接着网络推手“秦火火”等人被捕。之后新华社刊发评论《谨防大V变大谣》,称大V发言要谨慎,以防“给谣言插上隐形的翅膀。”网络开始整治,在此期间,微博意见领袖遭遇“污名化”的过程,戈夫曼强调,“污名所涉及的,与其说是一群具体的、可以分成有污名的与正常的两组的人,不如说是一种到处都有的双重角色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至少在生活的某些联系和阶段中参与了这种双重角色。正常的与有污名不是人而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外观。”??13?理解戈夫曼所说的“污名”问题,从微博意见领袖这个群体遭遇到的信任危机,以及呈现出的缺乏常识,常常在草根群体当中受到揶揄。

微博已经成为表达民意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讨论。即使在重大的议题上,微博意见领袖起到左右舆论走向的作用,但是微博用户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在常识上的不断学习,从而可以对微博意见领袖的观点提出批判和质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微博意见领袖的公信力。微博意见领袖的污名化过程,是在网络人际交往当中的互动关系的体现。薛蛮子在接受访谈时谈到,每天阅读微博是“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的感觉”,可以想见,微博意见领袖一定程度上垄断着话语权力。事实上,他们在使用话语权力的同时,会有失偏颇,以至于造成恶劣影响。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在“净网”之后得到一定的削弱,但并不没有完全被消解。微博意见领袖仍然是微博空间里围观中国发展的精英群体。

四、结语

微博意见领袖的兴起,在推动社会进程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群体因其构成部分的精英特征,使得其在微博内容中呈现出“精英意识”,也因为这个群体在关乎底层民众的生活和权益保障的问题上,能够在言论上体现出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帮助,因而其在微博内容中呈现出“底层立场”。微博意见领袖因为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力,在公共性议题上的讨论往往会引起许多微博用户的关注,但是在不经核实随意转发的微博内容也遭到了许多质疑。但是,这并不能彻底消解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笔者在思考微博意见领袖态度呈现上的双重性之后,认为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前台与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差异,因而提出该群体在构建自身微博形象的时候,存在自我呈现的表演意味。微博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既可以说出真相,也可以制造假象,著名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曾论断:符号如果能够用来交流,那它们也会用来说谎。??14?而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同样研究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而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与广泛使用,更加印证了戈夫曼的理论。戈夫曼指出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交流存在的虚假成分。但是,他的观点忽视了个体意识觉醒、主体之间能够在认识上不断澄清、虚假不可能长久的存在这样的事实。因此,微博意见领袖会对舆论产生影响力,但公众也在不断培养辨别能力和质疑精神。

本文是基于三个实证分析的案例展开的分析,是在其提供的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展开的,事实上对于微博意见领袖的态度的内容分析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这也是本文不足所在,也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

注释:

?1?彭兰.从网络媒体到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20年的渐进与扩张[J]. 新闻记者,2014(4).

?2? 张志安.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R].“意见领袖与网络舆论”圆桌论坛,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于2012年3月9日发布

?3? 李彪.微博意见领袖群体“肖像素描”—以40个微博事件中的意见领袖为例[J].新闻记者,2012(9).

?4? 曾繁旭,黄广生.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J]. 开放时代,2012(4).

?5? 汪丁丁.什么是精英意识[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32004.html, 2010-3-3.

?6? 同上.

?7? 吴英女,沈阳,周琴.微博意见领袖网络行为—“净网”前后的数据分析[J]. 新闻记者,2014(1).

?8? 郭于华.倾听无声者的声音[J]. 读书,2008(6).

?9? 福柯.无名者的生活.为福柯1978年为他对17、18世纪司法档案汇编集所写的一部序言

?10?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1? [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冯钢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15.

?12?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p288.

?13? [美]欧文·戈夫曼.污名:关于宠坏了的人的管理笔记[M]. 新泽西,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普林第斯-霍尔

?14? [美]阿瑟·伯格.媒介分析技巧[M]. 李德刚,何玉,董洁,周敏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p11.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