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学子论文]媒介融合视野下广播媒体的多元化融合研究【3】

狄峂伟

2015年04月01日13:1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媒体的传播策略探讨

(一)广播媒体的文化生态传播

广播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提高收听率,重新拥有原先的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不断的推动广播媒体的全方位融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广播媒体的广播内容、广播渠道以及广播终端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传播方式,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加剧广播内容的文化传播发展和进步。

广播媒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其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广播媒体承载着文化,在广播中体现着社会文化,以往单纯的追求广告收入的思维方式必须要加以改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广播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引入了科学技术,广播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体现了文化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广播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虽然身处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广播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在广播中依旧存在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文化的渗透。因此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广播媒体开始对自身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反思,这是广播媒体的自觉性表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改革以后,在广播节目内容中逐渐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分量,实施改革后的新闻联播节目中逐渐增加了全天候的新闻联播理念。比如在央广各档节目中,逐渐对节目内容进行改革,不断的传播中华文化,将我国传统文化和新闻内容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在节目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广播节目推向了市场,不断的将文化内容加以融合渗透,提升文化品位。结果就是,在广播节目内容的播放过程中,听众在无形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

在媒介融合改革发展过程中,现代广播传播技术成为了广播互动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启了移动3G和移动4G时代,在这种发展条件下,广播媒体开始主动去寻找群众的个性化需要,在节目主持方面也从“亲民”向着“尊民”方向发展,很好的体现了受众本位的发展观念。

缺乏互动的广播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必须要重视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广播媒体节目的展现过程中,能够通过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亲密交流和互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受众市场和受众心理。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创作出符合群众需要的广播节目,从而在节目中形成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得广播节目的互动性和有趣性明显提升,避免在广播节目中一些参加人员将一些消极的话语引入到广播节目中,导致对广播节目的影响,影响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在互动过程中,听众和主持人之间以一种朋友的交谈方式,平等的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得整个沟通和交流过程更加的亲密,无形中吸引了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广播媒体的互动交流过程中。

有一些广播节目的互动是以服务为根基的,比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1039服务热线》和《百姓Taxi》就是以修车服务和为出租车司机服务为节目目的的。这一个类型的节目需要有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牌子。他们的语言风格造就了节目风格,从而给听众竖立了该节目的印象,一提起这个节目,就会想到某主持人,或者提到某主持人,就会想到该节目。这样的固定模式甚至可以发展到其它媒介当中,或者到线下。

(三)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传播

当前我国国内很多电台已经开通了网络广播,比如当前开展较好的无锡电台,网络实时播出新闻节目和财经类节目,这些广播节目在网络的点击率非常高,将我国传统的广播媒体播放形式逐渐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网络新闻、网络文艺节目的收听,只要有运动设备和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广播新闻,同时在网络中人们也可以利用一些聊天交谈工具、互动交流平台等进行话题讨论,通过网络能够更好的推动广播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冲破传统的媒体分割经营壁垒,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型媒体的形态,从而能够结合不同媒体形态的发展优势,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互补利用,进而实现广播媒体的高效率发展和进步。让更多的听众通过更加丰富的渠道来获取广播信息,这样来不断增强传统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参考文献:

黄云鹤:和谐广播的文化自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3)

兰田,孙卫东:浅谈广播的跨媒体合作发展前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03)

张国节:媒体整合:广播重获新生的路径[J].新闻世界:2010(09)

杨洋:广播节目形式的改变与节目形态的互动——从《一路畅通》节目谈起[J].中国广播:2012(04)

海军,程显艳:广播媒体数字化的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02)

孙江永:从生存视角看广播互动[J].视听界:2011(03)

李海英:从“弱势媒体”到“知识媒体”[J].新闻传播:2009(03)

朱颖华:对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08)

邱小真:浅析个性化主持人对广播节目特色化的塑造[J].新闻传播:2013(10)

沈颖,邓世勇:广播媒体发展态势分析[J].东南传播:2005(12)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