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是无所作为还是攻坚克难?
对于中央的决策,多数媒体还在等待观望,做得好的比较少。尤其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情绪,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推动媒体深入融合发展。
2014年对我国传媒行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有三大标志:一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完善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改革和法治成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双翼,把国家建设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化改革、融合发展、依法治国,是构建适应“四个全面”战略要求的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现代传播体系,是传媒业的紧迫任务、当务之急。二是中央集中颁布了推动媒体发展和融合的一系列新政,其中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三是传统媒体强势出击,新媒体开疆拓土,推出了很多新举措、新产品,在传播技术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媒业面临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生存、发展、引导舆论、市场竞争、经营管理都在考验其能力和决心。是无所作为还是攻坚克难?我认为只能是后者。那么突破口在哪里?攻什么坚?
传播技术的革命,已经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播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理解方式、思维方式。新媒体与生俱来的自由表达、民主讨论、平等对话、多向互动,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普遍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宪法赋予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是历史的进步、人民的向往。而我们一些同志,还是“我说你听”的说教式、单一性思维,结果使主流媒体市场空间、公众影响、创造活力越来越小,成了典型的“媒体卡拉OK”,而新媒体则通行天下。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新闻媒体要有互联网思维。在媒体融合发展上,他又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可见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转变思维方式并不难,只要你放下“真理拥有者”的架子,解放思想,面对现实,把群众当成英雄,采用民主、自由、平等、互动的方式去对待公众舆论,讨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要相信大多数公众的判断力、是非感和正义感是很强的。思维方式不解决,一切传播都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难以融合,更难以发展。市场催生的新媒体会继续如日中天,这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阻挡。我们必须要适应它。还有,要强化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法无禁止则可为,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媒体管理要依法进行;媒体不能只是高点思维,而要守住法律、道德、秩序这些社会生活底线,控制自身的风险。
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生产、流通和传播体制,正显现出僵化的弊端,远远不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我国的传播体制是在苏联模式影响下形成,完善于阶级斗争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某些改变,但并未进行体制性的改革,主流媒体的管办不分、政事合一也未得到深入改革。
要加快完成转企改制,使各类市场主体到位;为不在市场的传统媒体和市场培养的新媒体加快融合创造条件;加快落实“三改一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传播领域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加快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支持公共服务主体和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速版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做好宏观调控、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积极为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自主运行,发挥市场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形成有利于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文化体制和机制。
传媒除了精神、内容以外,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也需要硬实力。生产、流通、消费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过去我们这点是缺位的,所以越做越弱。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为文化之魂的传播提供强有力的经济载体。要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提升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的聚集能力和开发能力,发展以数字化为主体的新媒体新业态,提升文化产品内容质量、市场覆盖面和传播能力,改造流通企业和市场网络,加快开拓农村和国际两个市场,提高传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整体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能力。以产业的跨越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提供高效平台和渠道保障。
要加快构建和发展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能力。要加快高新技术主导的新媒体、新平台、新载体的研发和使用,巩固提高新闻、文化传播的传统载体和发行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传播平台建设,应用新技术、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要积极实施对外传播品牌工程,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培育对外传播知名企业,深入实施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走出去”战略。
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传统媒体搞新媒体就是“烧钱”,费力不讨好。事实上也确实花费了不少钱,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除了极少数实现盈利外,绝大多数离盈利还十分遥远或基本没有实现盈利。不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模式,没有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融合发展在赢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创造的赢利模式值得总结、推广。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组建三年来,按照融合发展的思维方式,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和新闻信息传播规律,通过创新融合产品,打造融合平台,初步实现生产和传播方式转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通讯社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已于2014年6月11日正式上线,到年底用户超过2000万。除总端外,新华社目前已在全国建设了500多家地方客户端,年底前达1000个,两年内实现全覆盖。“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受到媒体和受众的高度评价,成为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旗舰产品,同时也获得资本市场瞩目,被称为资本市场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紧紧把握媒体融合的重大机遇,在守住传统媒体主阵地的同时,加快拓展新兴阵地,加快全面改革、全面融合、全面建设,大力建设舆论引导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集团影响力、传播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传统媒体整体衰退的情况下,2014年集团营收和利润保持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20%左右,其中来自互联网等新媒体服务的收入占到集团营收近40%,利润占到50%以上,有力支持了集团的创新发展。
以技术为支撑,以内容为根本,推动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进而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是文化建设中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没有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是完不成的。媒体行业的同志们,一定要有担当、敢作为,运用好改革开放、融合发展的双驱动,克服惯性阻力和旧体制的束缚,把党中央提出的融合发展的任务完成好,为中国改革发展和改变全球舆论生态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是根据作者在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发表时有删改。)
(作者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