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认知传播学研究对象探析【3】

周鸿铎

2015年05月05日15:0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认知传播学及研究对象的确认

新的传播媒介革命又给人类文化宝库“送来”了一门新的传播类学科——认知传播学。根据当代社会提供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传播理论研究成果,所谓认知传播学就是一门以认知文化为研究对象、以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为基本研究范畴、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为基本研究方法、以分众为基本服务对象的智慧传播学。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人们都会找到许多依据,但是这些多属于外因,其最根本的依据应该是内因。就传播类学科来说,它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就是由传播媒介革命所引起的一切传播实践经验。

(一)认知传播学的理论空间

新闻学、传播学的发展为认知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那么,这个“空间”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三个问题:1.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问题;2.认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3.认知传播学的服务对象问题。当然,这个“空间”远不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比如认知传播学的支点理论问题,认知传播学的理论体系问题,认知传播学与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等等。就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来说,其认知文化就是新闻学、传播学的发展为认知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的一个深层次的高端活动空间。

认知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构成认知文化的基础性文化元素并不都是全新的概念,它既包括现代人创造的现代文化元素,又包括古人创造的历史文化元素。不过,认知文化的形成并不是由文化元素自身决定的,而是由一种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认知文化形成的外在力量是什么呢?这种外在力就是人们自有的对各类文化元素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具体来说,认知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文化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只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人们才能够深度感知到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意义,进而推进认知文化的形成;2.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使人们对各类文化元素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于是激励了人们创造认知文化的积极性;3.政府已采用有效政策和措施,把各类文化资源提供给社会,为人们感知文化提供了方便。

这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为认知文化的形成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政策环境条件和认知传播理论条件。

(二)认知文化的影响力

影响力通常是指人物、职业、文章、智慧、能力、语言、理论、文化等对社会、国家、民族、政党、团体、组织、企业、个人的作用力。影响力无处不在,许多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是运用影响力武器获得成功的。

那么,影响力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19世纪美国黑人著名领袖弗·道格拉斯曾这样说:“如果我能说服别人,我就能转动宇宙。”

这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武器在哪里呢?世界著名的影响力研究专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他的《影响力》一书中这样说:“有一些人清楚地知道影响力的武器在哪里,而且经常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还说:“运用这些武器并不难,有时只需要正确选择一个词汇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词汇必须要与强大的心理学原理相关,并且能够将‘自动播放的磁带’放入人们的体内。”

认知文化作为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它的影响力在哪里呢?凡是具有真正影响力的文化——即被“科学抽象所形成的概念、理念和符号”,它必须具有五大特点:1.文化词汇的抽象应同客观实际实施科学的、内在的融合,能够给人们创造丰富的联想空间;2.文化词汇的抽象应同人们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能够让人们自觉的把文化词汇“装在心里”;3.文化词汇的抽象应让人们感觉到文化就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财富之门以及他们想得到的一切福祉之门;4.文化词汇的抽象应让人们知晓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秘密武器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身上、就在自己的头脑中;5.文化词汇的抽象应同人们的社会交往相融合,让人们知晓交往就是财富,自觉地推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认知文化是根据前人创造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古代或现代文化创造的具有知识含量的、智慧的文化,它既具有强大影响力文化的特点,又具有认知传播的基本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它通俗易懂,便于受众接受;它精深浅说,便于受众感悟;它从实践中解读,便于受众了解其真谛;它从典型案例入手,便于受众体验、借鉴、记忆和学习。

总之,认知文化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认知文化是来自于古人和现代人创造的具有真正影响力的文化;其二,认知文化是来自于人们在各自的生活实践(广义)过程中,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对社会、自然界、事物、人物的表象进行科学抽象所形成的一种自有文化或本体文化。

(三)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性

任何一种新学科的建立都必须根据学科的性质科学的确立其研究对象,这是新学科建立的根基。否则,新学科是不能建立的,即便是人为的建立起来了,迟早还是会垮掉的,因为它违背了学科发展的规律。现在,创立认知传播学的社会背景、学理背景、传媒文化背景都已具备,关键就是如何科学的确定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根据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认知传播学的要求以及传播学学科体系发展暴露出来的例外,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认知文化,也必须是认知文化。这是因为:认知文化的内涵体现了认知传播学的基本特点、解决了传统传播学系统两大学科——新闻学、传播学发展所暴露出来的“例外”、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传播的要求、完善了当代传播科学的理论体系。

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来的近百年间,世界经济逐渐进入了“快车道”。在信息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起人类社会又进入到了文化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于是,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代人类传播活动的主体。为适应文化经济大发展的要求,创建传播类的新学科——认知传播学已成为必然。同文化经济大发展的要求适应,认知文化作为认知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认知传播学的特性要求的。认知传播学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传播类学科出现的“例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高端文化性的传播类学科,它不仅研究信息文化系统的高级信息文化体系内的智库文化,而且还要研究知识文化和具有聚合性的单体文化。

认知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科学定位,既解决了传统传播类学科出现的“例外”,又拓宽了传播类学科的研究范围,把传播类学科的研究对象由单一的信息文化研究推向了认知文化研究,为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传播类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教授)

参考文献:

[1] 周鸿铎.传媒经济论——基础理论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 周鸿铎.传媒经济论——传媒解读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 王文锋等.传媒经济论——研究史纲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 周鸿铎.单体文化及其资本量化分析(上)(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9,10).

[6] 周鸿铎.“认知传播”研究的切入点分析[J].今传媒,2014(8).

[7] 周鸿铎.“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资本研究[J].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4(9).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0] 周鸿铎.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11]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引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2]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