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全媒体融合传播的“走转改”探索【3】

——以《大河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报道“都市追梦人”为例

李文红

2015年06月03日10:52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二)搭建大平台,新媒体发力

发布在新媒体上的信息绝对不是简单地将当天报纸的内容拷贝到各自的媒介上,而是要以报纸品牌为核心,根据不同介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记者编辑采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而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应。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都市追梦人”系列报道中,大河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与纸媒形成互融互补、相映成辉的主要做法有:

1.在新媒体开办“都市追梦人”专栏、专题、主页,利用画面、文字、声音等全方位、立体播报“故事”,与纸媒形成合力“都市追梦人”的每一篇报道,大河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都在同一天经过二次加工后进行随时随地滚动播出,与用户、粉丝网友共享丰富、生动的“追梦人”故事。许多网友正是通过大河报新媒体了解了这些“追梦人”并从中受到了鼓舞和启发。

据统计,大河报官方微博从2014年12月15日起,连续5天在微博上发布并置顶报纸采写的“都市追梦人”报道,及时翻新网友评论,引导舆论导向。5天时间里,共发布微博11条,总阅读量达到151.2万次,总转评点赞数千条。

大河报官方微信分别在2014年12月15日、16日和20日三次推送“追梦人”系列,总阅读人数近万人。2014年12月16日一大早,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外出途中从大河报客户端看到了大河报该系列篇《周口女孩励志奋斗史 从保姆到管理层》《豫东“许三多”进城安家记 如今26岁有车有房》报道后,致电大河报社社长王自合,对大河报该组报道提出表扬,指出:“这两篇报道都很精彩,给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很多启发。”

2.利用新媒体高度互动性的优势,通过网友评论、留言、私信等方式,获取新闻线索、掌握民意,为“走转改”报道提供更鲜活的素材和线索,与传统媒体互融互补

比如,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正式推出前的12月13日,大河报便率先在大河报官方微博推出了“都市追梦人”线索《征集令》,向众多粉丝征集“蓬勃向上、有逐梦故事”的线索,这一《征集令》连续多天被大河报官方微博置顶,网友积极转评,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大河报提供线索。大河报官方微信、客户端在12月15日“都市追梦人”专题启动后连续多天发出《征集令》,让网友互动参与。

3.在差异性中力求新媒体传播效应最大化

不同介质的新媒体必须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才能让用户、粉丝对你的“都市追梦人”播报“流连忘返”“魂牵梦绕”。比如微博的最大特点在于篇幅短小(仅有140个字),大河报官方微博在对“都市追梦人”报道时,就采取了早上先推出故事梗概,并附上网页链接,随后再提炼最生动、鲜活内容后的二次、三次转发推送。大河报微信则利用其文字、图片不加限制的优势,除在黄金节点转发纸媒报道内容外,又将报纸因版面所限等原因没能刊发的内容,进行加工后更加灵活地在“都市追梦人”专题中播发。而大河报客户端的传播平台更加丰富多彩,除每天通过推送、焦点图和头条区等方式呈现报道外,还在“都市追梦人”专题中增加了“直播间”板块,如12月15日晚间,大河报客户端小编就与网友围绕“豫东‘许三多’是咱偶像”的话题与在线网友进行了现场互动。

4.琢磨出吸引人的网络标题

网络标题更强调“第一眼效应”,否则就没有好的点击率。“走转改”起什么样的网络标题才能让粉丝、用户点开页面来阅读呢?大河报的做法就是用心用心再用心。比如,大河报纸媒的标题是《豫东“许三多”进城安家记(主) 曾因“脑子笨”辍学在家,如今26岁的他已在郑州有车有房(副)》,大河报官方微博的标题是《超励志!“笨孩子”郑州安家记》,大河报微信的标题是《豫东“许三多”郑州打拼,26岁已有房有车:你的都市追梦之路是啥样的?》。大河报这些微博、微信、客户端标题都能体现出生动鲜活、有悬念、有感情色彩等网络标题的特点。

三、结语

走近进城务工者、走近90后公益人、走近草根音乐人、走近开网店的“女汉子”、走近管道工……从2014年12月15日到31日,大河报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中连续推出13篇“都市追梦人”系列。他们都是怀揣梦想、孜孜追求的小人物,但就是这些平凡人也能创造奇迹的小人物的故事,让读者深受鼓舞,引起共鸣赢得好评如潮。文明河南网也将《大河报》的“都市追梦人”系列报道在该网站专题同期推送。

正如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在对《大河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报道“都市追梦人”予以称赞的同时所强调指出的那样:新闻媒体宣传主旋律、正能量,一定要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深入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普通人的不懈追求,以及能让绝大多数人感动的经历,让人读后有所启发,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通过我们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引导“沉默的大多数”,把更多的老百姓团结在我们身边,把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聚拢得“多多的”。

大河报“走转改”系列报道虽然得到了广大读者、网友的认可,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但我们深知,距离读者和网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上升空间。新形势新问题新格局,都要求我们新闻媒体必须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推动活动常态化。《大河报》探索全媒体语境下的“走转改”报道途径仍然在路上,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作者系:大河报总编室主任)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