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最强大脑》的心理学解读【3】

——以升级版节目为例

张 娟

2015年06月08日13:46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六、挖掘情感素材,打造励志故事,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心理

“节目的成功,还表现在是否能引起传者共鸣,并最终达成共识。”“共感的实现需要共同的心理基础,要实现传受共感,要从观众的心理入手,从观众心理的接近性上入手。心理上的接近性使得人总是对人、对人的生命本体、对人的命运情感感兴趣,所以‘共感’的体现就是叙事以人为着眼点:以人的命运抓住人,以人的情感感动人,以人的趣味吸引人。”[5]《最强大脑》大打感情牌,引发受众的共鸣。首先,节目主持人、嘉宾、评委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注重捕捉现场那些感人的瞬间,恰当点评,及时引导。再者,节目策划力求接地气,讲述选手背后的故事。通过节目,受众了解到那些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并非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而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怀揣着一个梦想,向往有一天梦想实现,证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强大脑》的舞台就是人们圆梦的舞台。如选手辛哲从小痴迷绘画,但父亲反对他画画。辛哲一直没有放弃理想,为了证明自己的绘画天赋,改变父亲的想法,走上《最强大脑》挑战舞台,用十多天的时间默画出维多利亚港复原图。虽然没能在规定的五天时间完成任务成功晋级,但他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最强大脑》选手的故事激励观众们勇敢的“追梦”,为梦想努力,为梦想而战。使观众们领悟到:“最强大脑”并不专属于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有待开掘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强大脑”,有一天站在舞台上展示自我。正如科学评审魏坤琳所言:“整个节目当中,并不是机械地去展示人脑特殊的功能和特殊技能,而是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所能展现出来的能力,节目里展现了挑战者们的生活,甚至包括他们的命运等,这是对人文价值的尊重。”[6]

《最强大脑》成功的启示

按照大众传播“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通过接触媒介、使用媒介,使需求获得满足。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指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强大脑》在好看养眼,吸引人、愉悦人的感官基础上,传播科学知识,感动人的心灵,启迪人生智慧,提供给人们实现自我的舞台,表现出对受众不同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满足,尤其是对受众心灵层面需求的满足,这是《最强大脑》策划高明,获得持久吸引力的原因。因为,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幸福是心灵追求的满足。真正能给人高峰体验的是心灵层面的幸福感,感官层面的幸福感虽然直接,但也最不容易持久。 

注释:

[1] http://roll.sohu.com/20150105/n407519485.shtml.

[2] 潘知常.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5.

[3] http://ent.sina.com.cn/tv/zy/2014-12-23/doc-iavxeafr9190433.shtml.

[4] http://ent.zj.com/news/detail/2014-12-23/550241.html.

[5] 潘知常.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13.

[6] 转引自任常辉:”最强大脑”热播引发的思考,新闻世界[J].2014(9).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国内访问学者)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