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最强大脑》的心理学解读

——以升级版节目为例

张 娟

2015年06月08日13:46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摘要:《最强大脑》的成功与制作者对受众接受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精心策划分不开。节目通过各种手段分别满足了受众感官愉悦、猎奇心理、故事欲望、求知心理、情感需求、自我实现心理等。

关键词:《最强大脑》;策划;受众;心理

江苏卫视倾力打造的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在2014年火爆荧屏,创造收视奇迹之后。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准备,2015开年“重装升级版”《最强大脑》重磅来袭,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两季节目的成功,与制作团队对受众接受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精心策划分不开。本文主要以升级版《最强大脑》为例,从观众的接受心理角度对节目进行解析。

一、 形式包装悦人耳目,满足受众感官愉悦

伴随电视的发展,频道和节目竞争的加剧,受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多。为了在极短的瞬间锁定受众的视线,把受众留在节目中,电视节目首先要吸引人的感官,做到抢眼好看。因此,节目包装等外在形式变得重要。《最强大脑》不惜花重金打造,将华丽的舞台、超大屏幕、酷炫的道具、丰富的视听元素叠加在一起满足受众感官需求。在录制上,《最强大脑》用几十个机位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丰富的影像素材,保证了后期剪辑出需要的效果,以便观众收看到富于戏剧化的动人情节及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此外,用特效镜头、分屏显示手段加强画面表现力,用声光电特效营造炫目的舞台效果,用背景音乐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尤其是精心打造的道具,更成为节目的直接看点。第一季《最强大脑》播出后,一些借助于道具制造的奇观景象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比如用5000个魔方搭建的魔方墙,长23米、高3米的3D版《清明上河图》,还有斑点狗、巨型攀岩墙等。升级版《最强大脑》在道具方面突破,投入资金更多。如“辨骨识人”从筛选模特到无整容验证、海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据节目选传方说,“节目征集了30位无整容美女进行3D头骨打印,单个头骨需7小时以上打印时间,打印费用为10元/克,而每个头骨重约700-800克,单一项目道具成本达数十万。”[1]为了增强节目可看性,部分环节由室内走向室外。室外搭建的仿真蜂巢由127个等边六角形构成,共占地932平方米,由30个工人花费100小时完成。“广场迷踪”用一支由648位大妈组成的广场舞方阵配合项目的完成。

二、“4+X”评审模式,突出明星效应

明星在公众中拥有知名度,和电视栏目结合可以满足受众偶像崇拜、猎奇等心理,是节目博取收视率的方法。因此,综艺节目纷纷通过包装推出自己的节目明星或者将知名度高的明星请来参与节目的方式提高收视率。《最强大脑》由四位常任评审、一位非常任评审构成“4+X”模式。常任评审中有一位是科学评审——Dr.魏,他承担着从专业的角度讲解科学道理,传播科学知识的功能。作为节目成功推出的“科学家明星”,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学识修养,而且外形俊朗帅气,富有活力,个性鲜明,容易被受众接受,成为节目的一张“名片”。另外三位常任评委在公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们代表不同受众的视角,在现场进行点评。比如高晓松具有质疑精神,孟飞幽默理性,陶晶莹感性温婉。节目中的X评审采取不固定形式,每一期都会邀请一位当红人气明星担任。在第一季中先后有金秀贤、张柏芝、周杰伦、林丹等出任,第二季邀请了人气明星范冰冰、舒淇、佟大为、黄磊等。节目策划突出“X”评审的地位,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光环效应。以范冰冰为例,从主持人的推介、镜头的表现到她对节目的参与度,将她打造成为节目中一道靓丽风景。“范爷”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示女神风采,在现场求鉴整容,大秀脑力,并施展美人计,向Dr.魏展开公关,这些小桥段成为节目的看点。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