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4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无锡广电打造内容建设新优势的因应之策【2】

朱骏

2015年08月24日09:49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策略二:新格局中的制播分离——重点突破

城市台的内容生产受到资源、平台、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即便如无锡台这样国内同类城市台中领先的广电媒体,在节目研发制作中,也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是激活节目创新能力、提升节目原创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节目类型化、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如何借助制播分离这一机制创新上的关键点,寻求丰富广电节目样态、繁荣荧屏声频的途径,也是城市台面临的一大课题。无锡广电提出立足本土、借势而为、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创节目创新研发思路,深化栏目、频道(频率)、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制播分离改革,先行先试,稳妥有序,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逐渐形成具有无锡广电特色的原创节目群。

一是以项目制、工作室等方式,招标定制特色栏目。2010年,无锡广电对栏目剧《大话阿福》进行首个委托制作、节目招标试点,并制定了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内部市场化的内容提供和购买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机制得到完善和推广,陆续推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节目,如反映历史人文传承的纪实类栏目《发现》,以制片人负责制为核心,根据拟定的拍摄计划,定时定量完成,并由专门组织的节目质量评估组对每部成片进行打分,结合播出后的收视率表现综合评价确定节目的收购价格,定向划拨,实现制播费用的动态滚动投放。栏目自2012年开播以来,由最初的每周1期扩充到目前的每周2期,以文化视角展示无锡丰厚的历史积淀,记录发展变迁中的城市,受到观众和业界的肯定,获评江苏省广电“十大名栏目”。2014年推出的《悦谈》是一档音乐人文访谈栏目,以无锡籍或与无锡有渊源的音乐文化界人士为采访对象,通过与他们的对话表达人文情怀和艺术之美。该栏目制作工作室的主创人员来自无锡广电各部门,节目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播出,形成了全媒体运作、全媒体发布的节目传播新模式。栏目获2014年度江苏省政府奖电视社教优秀栏目一等奖,另获3个二等奖。另外,婚恋服务节目《不见不散》、大众才艺季播节目《梦想舞台》、《无锡好声音》等都采用了项目制管理,以较低的制作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视收益。

二是以内部公司化运营等方式,培育节目制作市场主体。推动频道频率整体制播分离改革,无锡广电下属产业公司通过竞标获得电视专业频道运作权,广播相关专业频率模拟公司化运行。如广新影视动画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无锡经济频道的运营,并以此为平台,以专业化和市场化手段打造原创精品节目。目前,无锡经济频道每天的自办节目播出量达到200多分钟,在原本以播放电视剧为主的时段,抢抓自办节目的收视份额,进行差异化竞争,创造频道新的增长点。方言资讯节目《扯扯老空》、集纳公众话语的评论栏目《非常观点》、品牌主持人特色栏目《商奇闲话》等,以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表达语态赢得观众。依托栏目的引领作用,频道的影响力也迅速拓展。

三是以跨区域协作、定向定制等方式,拓展合作制片新渠道。谋势借力,“借船出海”是城市台拓展节目源、扩大节目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无锡广电以当选中视协城市台工作委员会会长台为契机,牵头组织“人文中国”系列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以《城市纪实》等栏目为依托,构建跨区域电视节目交易平台和各类媒体平台的核心内容供应商;与央视纪录频道、科教频道合作推出反映无锡城市文化特色的专题片、纪录片;并以承揽外包、定向定制的方式,制作推出符合国家级平台播出水准的内容精品。如大型人文纪录片《太湖画脉》2015年初登陆央视,构思精巧,制作精良,以影像方式再现无锡千年画史传奇,受到广泛好评。纪录片《阿炳传奇》、《寻找1972》、《黄鹄》和真人秀节目《周末去哪儿》等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的作品,都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