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电商对媒体转型的启示意义
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一直都相当坎坷,从早期的办网站到开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从开店到房地产开发,从图书出版到投资游戏,媒体人有过迷失,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人说,在商业经营中,发现陷阱比发现机会来得重要,这同样适用于媒体电商,适用于媒体转型。晨报超市和其他媒体电商的探路者们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收获了媒体电商的五点经验。
一是销售商品要和媒体的话语权保持区隔。报社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读者资源都是它们向电商领域进军的强大优势,但是,如果销售商品没和媒体的话语权保持区隔,就会影响所在媒体的公信力。从这个角度,以报社名义主办、借用报社大堂的各类直销会理应受到约束,而各类媒体电商平台也最好以独立实体自行运作,在各类产品宣传和品质把控中,也尽量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二是要善用新媒体但又不要依赖新媒体。传统媒体电商化的路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在于载体。死守传统介质,前途并不是太大。有些报社弄了纸上超市,在报上刊登要销售的东西,然后通过电话订购,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在传统媒体渠道和流量逐步丢失的情况下。反过来说,如果报纸一登,东西就很好卖,那就说明广告效果很好。广告效果很好,媒体也就不愁吃穿,也就不用整天想着转型,想着做电商了。所以,媒体电商一定要善用各类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以此吸引更多流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各种媒体手段的整合有机运用,从而实现最大效应的品牌传播和流量实现,一句话,新媒体就是个工具,不用白不用,但要善用。
三是要走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媒体做电商,可以吸收和借鉴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但不是照抄照搬互联网电商企业的所谓成熟模式。很多互联网人都是被互联网给玩死的,纯互联网出身的人,大多被BAT洗脑,崇尚大的电商平台的烧钱模式,我们媒体人要更务实,要基于媒体自身的体制机制,要基于自身的发展阶段,要基于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四要用互联网思维倒逼管理变革。媒体做电商,其实仍然是一条“影响力变现”之路。但是关系变现、用户变现容易,管理变革却很难。报社要做媒体电商,一定要对媒体沿用的“二次贩售”理念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让推广、内容、电商等以业务流程进行耦合或组织再造。一定要建立适应电商裂变式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否则,很多媒体电商项目都会死在半路上。
五是要避免走入补丁式发展的误区。媒体电商是体验经济也是平台经济,平台的所有元素包括电商平台、管理团队、物流体系、行政体系、宣传体系等,基于用户体验,都要求一步到位,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所以,在平台建设时,一定要避免分期补丁式发展。前期缺陷太多,体系不完整,导致大量用户流失,从而回天无力的例子,在电商行业俯拾皆是,这要求媒体在介入媒体电商时,一定要先谋后动,切不可盲目,也不可患得患失,亦步亦趋。
(作者系海西(厦门)信息科技传送有限公司总经理、海西晨报社社长助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