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策划与运作【2】

白婉玉

2015年09月09日15:0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

(一)“特别报道”新闻运作

目前,中国成为了世界报业生产国的重要一员,每天都需要成千上万数以亿计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其中特别报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一,都市报的新闻报道在整体风格上追求的是“短”,其目的就是增加报纸的趣味性和信息量。但是,新闻篇幅的短并不意味着新闻的信息量就一定大,趣味性就一定强;反之,篇幅长也不意味着趣味性弱,信息量一定小。因此,开辟长度长、深度深的特别报道成为都市报新闻报道新理念的实践。

其二,《华西都市报》创刊时,创始人席文举就提出:“《华西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凡是读者喜欢的,我就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应。”所以,凡市民关心和喜欢的新闻就抓住不放,及时跟踪报道,符合读者心态。

最后,《华西都市报》的“特别报道”是全国第一个“特别报道”版,并且迅速蹿红,成为全国各地都市报效仿的对象,因而笔者选择以《华西都市报》的“特别报道”为剖析对象。

1.“特别报道”由来

1996年7月1日,《华西都市报》借扩版之际首创了特别报道,它集故事性、趣味性、真实性、连续性于一体,很受读者欢迎,其目的是让特别报道为《华西都市报》增加新看点,没想到,这个版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迅速在全国传播,各地都市报竞相模仿。都市报特别报道名目众多,如《成都商报》的叫“太阳特别报道”,《成都晚报》叫“时代特别报道”,而叫的较多的则是“特别报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

问世至今,“特别报道”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反响强烈,被省内外多家报刊转载,最著名的“特别报道”当属1996年11月,特别报道《冷静看东方红爱心热——捐助“东方红”三姐妹的前前后后》[2],该报道发表后,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全国各省市区共有300多家媒体均转载此报道,同时各大省市区电视台纷纷响应,其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携手《华西都市报》,播出了一期节目《善款要用善心待》。不久之后,浙江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卫视、四川卫视等省级电视台模仿《焦点访谈》,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人物访谈,使得这篇报道脍炙人口,而“东方红”也迅速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新闻。

当时《华西都市报》创办时间还不长,知名度较低,而这篇报道成为打响这个品牌的第一炮,使《华西都市报》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赞誉,也为它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密不可分的基础。由于这篇报道第一次提出了如何管理社会公益募捐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讨论,于1999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这部法律让公益募捐事业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一篇新闻报道成为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这也是中国法制历史上的第一次和唯一一次。

而今,特别报道多与时代热点相结合,比如趁着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会议在新德里召开,不仅中央电视台于3月在CCTV-2首播纪录片《金砖之国》,同时《华西都市报》趁热打铁,派出四个报道组,奔赴四大洲,踏访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于2012年12月3日的“破译金砖之国 寻找成长密码”大型报道,获得读者一致好评。

2.“特别报道”新闻的特色

“特别报道”体现了《华西都市报》面向市民,服务市民的办报思路。笔者在2014年大特稿版中挑选了16份特别报道,总结出特点如下:

(1)人物大众性:常以普通市民作为主人公,且职业较为普通,如警察、工程师、农民、赌徒、儿童、学生和家庭主妇,其中他们之间感情链接多为朋友、同事、亲人、姐妹、夫妻、邻居、师生和警匪等。像《父亲节俭教育引领 双胞胎兄弟同入清华》一文,写一位农民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懂得如何教育儿子成才,最后儿子双双考入清华大学,成就了一段佳话。

(2)教育启示化性:紧贴现实,紧贴事件,有的倡导主旋律正能量,有的揭示社会中的某些丑恶现象,又不忘批评教育监督,最后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比如《铁警有颗慈父心 26年送138位孩子回家》一文,介绍了一位从警26年,送138位走失儿童回家的中国好人,报道了这位警察父亲的好人好事,盛赞了他慈父一般的爱心和朴实谦虚的精神。但是,在《“筑巢结婚”梦难圆 工程师为“赚快钱”竟抢劫》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工程师为了满足女友提出有车有房才结婚的要求,无计可施之时不得不走上抢劫这条不归路......最终天眼之下落网的故事。

(3)趣味可读性:由于报道内容涵盖了新闻性+故事性+文学性,运用网络流行语,多采用通俗文学笔法,讲究修辞和文采,运用悬念设置、情节渲染、细节描绘,使故事曲折多变,富有故事性和文学性,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如《双胞胎姐妹相互“逗吐黑”“战火”中并肩成为漫画家》一文,写了两姐妹热爱漫画,在“吐槽”和“互黑”中齐心协力出版一本原创漫画的励志故事,报道运用趣味生动的手法,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3.“特别报道”存在的问题

由于《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成功,经过几年的发展,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一批好的特别报道影响日渐深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有部分特别报道主题单一,反映不良社会问题,例如凶杀、婚外恋、抢劫、犯罪、横祸和诈骗等题材。比如,《已婚富豪百万元救美 空姐家暴原是女友骗局》《院坝里练枪法?击中邻家6岁男孩》《少年杀死奶奶难忍思念 作文吐心声泄露真相》和《步步惊心!为还赌债杀妻骗保》等诸多社会负能量频频见报。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