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喜迎第十六个记者节 揭秘优秀记者养成“秘籍”

2015年11月06日15:5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记者是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职业,也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他们追求事实真相,记录社会变迁,也经历着非同一般的辛苦。11月8日,就是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了,在这个一年一度属于新闻人自己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妨回望一下那些优秀的记者们,他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他们深入一线、心牵基层,他们不辞辛劳、不怕牺牲,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记者这个光鲜职业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更能懂得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艰辛与不易。

艾丰(资料图)

★秘籍一:牢记责任

★代表人物: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人民日报社 艾丰

艾丰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获奖时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

艾丰新闻作品的特点是:多选取重大题材、宏观角度,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和带有思辨色彩的语言,力求在分析问题的深度上见长。其新闻报道代表作有:《首钢启示录》(1989年)、《现代化的觉悟》(1982年)、《已是山花烂漫时》(1984年)、《王守信贪污集团破获始末》(1979年)、《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1982年)、《理一理思路》(1987年)、《一个日本朋友的忠告》(1990年)等。

艾丰在在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强调,“年轻的同行常常问我:‘做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一般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艾丰对自己的严格自律。

艾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山区呆过,那里的农民过着非常缺水的生活,一盆水要用几次,先洗脸,洗碗,再做猪食。平时他们不洗脸,干旱的时候甚至用树叶把一滴一滴泉水引进水桶。然而回到城里一看,人们对水的浪费太大,所以艾丰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反复思考,最后写成了《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一文,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除过“水”这个话题人们敏感和沉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艾丰研究并报道了这个问题。在艾丰的作品中,这种浸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作品还有很多。正因为艾丰强烈“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他在业内和广大读者心目中确立了自己位置。

作为学者型的记者,艾丰还极力提倡思考,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把记者称为笔杆子,认为笔杆子就是没头没脑的,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记,所以他把他的新闻作品集命名为《思考的笔》,希望大家要做也做一支“思考的笔”。

【注:职务介绍均以获奖时为准】

下一页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