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跨界导演影片“消费者中心制”下对市场的细分
不管是徐峥的《泰囧》,还是赵薇的《致青春》和郭敬明的《小时代》,都是商业电影,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电影的票房和收益。而如今商业电影的市场化让它不得不去迎合观众,不得不把受众第一位这种意识放在首位,商品就必须要有它的自然属性。只有观众肯定了才能有经济来源,所以这些跨界导演都非常清楚花钱的观众想要欣赏的东西,对哪些消费感兴趣,充分把握了受众的心理。
相对于很多专业的影评人或对电影有很高要求的观众,极大部分观众观看电影主要看的是故事内容、演员等,不会去关注艺术手法是否高明,而这三位导演恰好都没有让影片披上晦涩不接地气的学院派艺术电影的面纱,而是运用了商业电影清楚简单的一般叙事手段。
1.徐峥喜剧片的市场定位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受众
徐峥以前的作品大都是类型电影,它们也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然而完全意义上的艺术片却十分少见。《泰囧》作为他第一部自导的电影来说,可谓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他从多年的演员生涯中捕捉到了观众对于这类影片的需求。影片确定了要做喜剧片,所以人物关系、台词、剧情都围绕喜剧展开。三位主演也通过其之前的影视作品获得了观众对其喜剧身份的认同,该影片制作精良、情节紧凑、笑点密集,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片中的三个主角分别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典型的阶层。一个是徐峥扮演的表面风光但背后危机重重的成功人士;一个是王宝强扮演的善良淳朴、充满温暖人心的正能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第三个则是黄渤扮演的精于算计的负面形象。这三个阶层的生活状态能让不同的观众看到成功人士如何与生活和解,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正能量或竞争对手之间如何化干戈为玉帛,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或多或少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一定的角色代入感。
2.赵薇用怀旧青春情感元素猛攻受众市场
赵薇的《致青春》从选材开始便与严肃的艺术电影拉开了距离,她选择了当代畅销小说进行改编,此类畅销小说极其讲究故事性、追求人物性格的极致。中国电影市场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电影受众的年龄层、收入层、知识层跨度越来越大,受众定位是不可能无微不至的,但《致青春》这部影片却辐射到了70、80、90后三个时代的受众,年龄跨度异常大。
影片本来的定位是70、80后,因为影片的时代背景是90年代大学生的友情和爱情,传达给受众的主题是怀念青春。在怀旧中,他们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放松和愉悦,得到一些补偿和自我满足。而影片中女主角郑薇的敢爱敢恨、为爱隐忍的阮莞、誓死捍卫尊严的小北等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都吸引了与影片中的大学面貌千差万别的90后。赵薇利用人们对相似环境接近性的原理勾起了一大批大学生甚至非大学生的回忆,粗壮的梧桐树、嘈杂的宿舍和碧蓝的天空等这些大学校园中相同的元素都唤醒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让受众产生共鸣。
3.郭敬明“小众式”受众定位
郭敬明的小时代运用了反常规的受众定位,他没有想要讨好所有人,而是非常明确地将本部影片的受众定位在90后到00后。这部分受众不仅时间充裕而且消费能力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作为作家时就拥有庞大粉丝群的郭敬明的忠实追随者。所以《小时代》其实是精准地针对粉丝群进行营销,因为粉丝肯定觉得自己的偶像没有缺点,所以观看的主要人群基本上都是郭敬明的粉丝,那么他们的评价当然也偏向正面。影片开端赫然打着的“导演、编剧、原著郭敬明”字样,也让一大批粉丝陷入无限崇拜与赞叹中。
可以看到这三个人,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习惯,所以他们导演的作品也和他们此前的职业作品有相关性。以往的“第六代”导演可能更注重自己个人的倾诉,而这些跨界导演不同,他们与观众互动亲近,将探寻到的贴近观众的表达方式应用在影片中。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