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苹果》走红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一)社交媒体拓宽了音乐平台
互联网与移动科技给了音乐无限传播的可能性,让歌曲能够随时随地下载到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人们习惯了免费地获取音乐,唱片逐渐远离公众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音乐与互联网的碰撞融合。
在过去,新歌的推广渠道主要有:广播主持人推荐、电视节目打歌,或进入唱片门店销售。私人推荐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广播电视节目有时限性、销售货架有成本控制,然而网络音乐平台无限地拓宽了传统货架的长度,降低了歌曲摆上台面的成本,使音乐生产的数量和速度发生着极大的飞跃。
唱片公司、音乐人、制作方,不同审美标准及利益立场形成不同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标准如同过滤器,筛出了个人评判框架下的“主流音乐”,淘汰了“次品音乐”,能发唱片的大多是有实力的唱片公司或是有市场号召力的歌手,部分草根歌手、原创音乐却被埋没压制。
互联网,扩大了音乐舞台,赋予草根歌手话语权,让网民来定夺流行音乐的走向,让市场把握流行音乐的脉搏。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年,《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等“神曲”走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简单、通俗,称不上高雅,登不上殿堂,但都是小成本制作,原创歌手和草根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
(二)音乐产品化 产生的经济效益
《小苹果》是以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主题曲推出的,《小苹果》走红以后,从电影前期宣传的角度来说,效果很显著,该电影的预告片仅在优酷上已达到7446.9万。从电影票房的整体走势来看,电影上映四天后票房过亿,最终斩获2.1亿票房。[30]
“以《江南style》为例,根据韩国媒体报道,该曲在刚推出的时候就净赚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而之后无论是广告代言、商业演出、还是彩铃下载等后续收入都以成倍的速度增收。”[31]
《小苹果》的持续火爆带来的商业价值不逊于《江南style》。
相较于电影,音乐的传播更有优势,并且宣传方式更加丰富。把音乐产品化,以粉丝经济为支点,用“轻产品”撬动“大电影”,是小苹果的营销思路。“轻产品”指的是音乐成本小,容易在较短时间快速推广,提高知名度,引起社会反响。把音乐做成产品,用营销手段增强知名度,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后,通过音乐带动其他文化产品能达到可观的经济收益。
(三)渠道限制了《小苹果》的国际化传播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过“地球村”的概念,“由于电力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32]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体的变革使得信息传播从时间、空间上剧烈地缩短,信息无需再漂洋过海地抵达,信息互通缩短了生活在五湖四海的人们的距离,同时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互通和融合。
同样是社交媒体传播,Twitter是《江南style》传播的主要媒介。但由于渠道限制,国外的社交媒体不能进入国内,起初小苹果在海外网民中并没形成什么影响作用。优酷是作为全美音乐大奖中国区的合作伙伴,所以它推选自己的“主打”作品在情理之中。筷子兄弟获奖后,同时在联系国外的制作团队将小苹果海外版推向国际市场。但由于曲风,及歌词改编等原因,《小苹果》海外版最终没有制作发行。
韩国是亚洲引领时尚文化的中心,《小苹果》MV由韩国团队打造,也说明了中国音乐产业包装上有所欠缺。在文化产业上,我国应该重视对国际的文化产业输出,扩大文化的传播力及影响力,使得后期产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社交媒体放大娱乐效应
在《娱乐至死》中,尼尔·波兹曼提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3]
纵观近几年走红的流行音乐,被贯之神曲的有:《马上有钱》》、《忐忑》、《法海,你不懂爱》、《最炫民族风》、《high歌》、《倍儿爽》、《鸭梨大》、《小苹果》等。这类音乐都因其曲风上口、风格雷人,被广为传唱,极度的娱乐化受到网民强烈追捧,草根化、娱乐化已成为歌曲走红的一个原因。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由于媒介属性,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出现后,互联网上的视频、音乐等所有门户网站增加链接分享的功能,都具备了社交属性,这类极具娱乐精神的歌曲在社交媒体中容易快速传播,被网民快速消费。但伴随的另一个现象是,不同于经典流行音乐,这类歌曲虽红极一时,但毕竟缺乏内涵,难以长久的流传下来。
流行文化是应该引领?还是追随,走向娱乐化的趋势?神曲占有市场,一方面加剧了人们娱乐消费,另一方面却阻碍了经典音乐的传播生产。公众是需要被媒介引领的,过去邓丽君、王菲等歌曲是主流,而这些歌是由具有优秀文化素养、良好音乐审美的音乐人、制作方、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共同把关,传播给大众。诸如《忐忑》、《小苹果》在那个年代也许会被认为是不入流的歌曲,在传播前就被挡在门外。从前媒体掌控公众,现在在信息极易获取的年代,公众拥有更多元的信息渠道,对媒体有了重新认识,因此社交媒体增强了公众话语权。
筷子兄弟过去的作品重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老男孩》、《父亲》都通过对青春的思考、生命的感悟与观众达成共鸣。此次《小苹果》颠覆风格,走红背后,“娱乐化”、“营销”这两个因素提醒我们,利用大众的娱乐消费推广电影的“神曲”模式在未来是否会大量仿制,批量生产,将流行音乐带到一个“娱乐至上”的道路。(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注释
[1]曹静,易阳.小苹果为什么这么火[N].南京日报,2014-7-27(04).
[2][4][31] 卡西.爆红神曲小苹果 一首歌引发的过亿商业价值[EB].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13815.2014-7-5.
[3]姜秀娟、李香云.《洗脑神曲为何传唱度高》[J].人民文摘,2014,(11)
[5]孙丹.对话“筷子兄弟”:神曲小苹果是怎么种出来来的[EB].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5381,2014-7-11.
[6]张晓民.病毒式营销的“三个一工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6):60一61.
[7]周婷、黄孝俊.病毒式营销“入侵”图书出版[J].中国编辑,2005(4):59一61.
[8][9][10][12][13]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13,23-24,66,11,12.
[11]艾瑞快评:优酷携土豆整合视频市场 打响行业生死时速揭幕[EB].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165905.html.2012-3-13.
[14]科技边角料.一张图看懂中国视频网站综合实力排名[EB].http://www.ikanchai.com/it/2014/05163304.html,2014-5-16.
[15][16]胡东晨.怎样制作一首合格的神曲[N].文学报,2014-7-31(22).
[17][美]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伯纳德·贝雷尔森 黑兹尔·高德特.人民的选择[M].唐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3.
[18][20]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96,166.
[19]慕相中.《老男孩猛龙过江》8000万粉的互联网电影[N].扬州晚报,2014-7-11(02).
[21]张梓轩 王海 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02).
[22]大南.从小苹果看短视频营销传播的魔力[J].IT时代周刊,2014(08).
[23]射小箭.小苹果走红 如何制造洗脑神曲[N].http://cul.qq.com/a/20140718/023643.htm,2014-7-18.
[24]祝娟.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社交网络关系营销价值发掘[J].企业导报,2013(12):127.
[25]赛迪网.蓝汛China Cache揭秘 小苹果这么火科学吗[EB].http://miit.ccidnet.com/art/32575/20140814/5574393_1.html,2014-8-15.
[26]苏珊.《小苹果》播放量突破5亿 承包秋晚获赞最牛神曲[N].新华网,2014-9-17.
[27]诸葛漪.今夏神曲《小苹果》缘何走红[N].解放日报,2014.7.22.
[28]蒋河.手机KTV“唱吧”的音乐传播观察[J],音乐传播2014(3):76.
[29]卢扬.老男孩凭小苹果未映先火 片方如何借传曲攒人气[N].北京商报,2014.7.11.(02)
[30]袁羽.首部互联网电影院线《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坐收两亿票房[EB].http://www.fj.xinhuanet.com/2014-09/12/c_1112464587.htm,2014-9-12.
[32][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
[3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参考文献
[美]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伯纳德·贝雷尔森 黑兹尔·高德特.人民的选择.唐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版。
曹静,易阳.小苹果为什么这么火.南京日报,2014年7月27日。
[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版。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徐志斌.社交红利.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年版。
张梓轩 王海 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中国记者,2014年第2期。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