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素人真人秀如何打造现象级节目【2】

王永连

2015年10月26日13:06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二、素人真人秀是方向,但并不是充满机会,成为“现象级”会难上加难

火爆的明星真人秀其实是把双刃剑,刚开始出于窥视欲和猎奇心理,此类节目能迅速吸引观众通过关注明星来关注节目;但由于明星资源的稀缺性,随着此类节目的泛滥,雷同的明星面孔让观众也会渐失新意,产生审美疲劳;由于忽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缺少了贴近性和真实感,最终会导致此类节目昙花一现。

放眼全球真人秀的发展历程,再来反观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方向,结论自然会一目了然。

1973年《一个美国家庭》被视为第一部真人秀电视节目,而片中的“劳德一家”则成为第一个以电视节目的方式来展现的素人。欧美真人秀节目崛起之初,主要是以素人参与者为主,因为其最早是在1980年代末经济不景气的环境和好莱坞编剧大罢工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更经济的替代电视剧的节目形式出现的。随着真人秀节目的繁荣,才逐渐有一些二、三线的明星被邀请参与节目。

无论是从电视节目发展的规律来看,还是从主流媒体应承担的导向责任来看,让人民成为参与主体的素人真人秀肯定是未来的方向。

但相对于欧美成熟的电视制作水准,我们的差距巨大,素人真人秀能否在国内取得成功,机遇与困难同在。

难点一:相对于明星真人秀,素人真人秀前期缺少看点、话题点和粉丝基础

明星真人秀之所以备受青睐,主要原因是有了明星的加入,易吸引媒体的关注,有利于节目前期的炒作推广,未播先火,很容易从节目开播伊始就聚拢观众人气,受到广告商的追捧,成功概率较高。而素人真人秀一开始缺乏明星真人秀那样广泛的粉丝基础,很容易被淹没在节目的海洋之中,一般难逃收视低开的命运。

除了知名度的天然差异,还存在演技的专业性与业务水准的差异。同样作为剧情类节目,明星真人秀的主角都是演技派,他们可以出色地去演绎自己理解的角色;相反,素人真人秀的主角——平民大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表演经验,在节目中很多反应和情绪都不自然,往往很难找到感觉,以本色“入戏”,可看性就差很多。

难点二:中西方历史传统和文化差异带来中西方观众欣赏趣味和关注点差异较大

电视节目是精神文化产品,其所传达的价值观、爱情观、消费观必然要符合目标受众的趣味。中西方文明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深深印上民族精神的烙印。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愈来愈呈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然而千年的文化积淀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在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更多地强调个人存在,藐视权威,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在爱情观方面,东西方差异也很大,西方男女夫妇往往只是因爱而恋,缺少敬意,视对方为我所喜爱的物品,平日里固然可以像喜爱收藏物一样予以欣赏、把玩,一旦不再喜爱对方,也可以像抛弃一件物品一样弃她(他)而去,这是西方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强调爱情的忠贞不渝、白首不相离。

体现在真人秀节目中,欧美观众大都是中产阶级,生活比较悠闲富足,他们的兴趣点更多地是聚焦个人,在特定的任务或情景下展示自我,放大人性;而我国观众受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对偶像和权威的崇拜要高于西方,更愿意去看那些上层社会的明星如何生活,即便是素人节目,他们也乐于收看那些艰苦、励志的故事。

难点三:中西方电视节目的内容监管尺度差异较大

欧美对素人真人秀的探索往往集中在两个方向:社会实验和家庭娱乐。素人真人秀可以说天然自带社会实验的性质,如《老大哥》等真人秀更多地展示在极端的生存条件下人性“恶”的一面,观众更热衷于“审丑”。

我国电视媒体是宣传“喉舌”,对节目的内容监管属于宣传管理范畴,电视节目要展示真善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众通过电视审美汲取正能量。国家广电总局宣管司司长高长力近期在《中国广播影视》杂志上撰文指出,我们政府管理部门有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要鼓励攀登正能量高峰的节目。什么样的节目是“攀登正能量高峰的节目”?不是口号讲得多么高大上,而是节目里有知识的能量,给人以知识;有思想的能量,让人思考;还有道德的能量,引导人们去做好人。

可见,很多在西方火爆的素人真人秀,如果简单引进,由于内容监管,会导致严重“水土不服”,甚至不能播出。这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我国素人真人秀创新的难度。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