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受眾在新媒介環境中的消解與重構【7】--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受眾在新媒介環境中的消解與重構【7】

—— 一項對於中國微博受眾的分析

於茜

2013年04月12日13:4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與博客受眾特征的比較

微博與博客在名稱上雖然隻存在一字之差,但是兩者在媒介的具體功能上則存在著明顯的本質性差別:微博更具有開放性,微博具備更快速的信息傳播速度與更廣闊的信息傳播規模,因此這也決定了微博的受眾與博客的受眾會存在一定的不同特征。博客的受眾一般發布的信息較長,同時博客的受眾與受眾之間存在的傳播性和互動性並不強。由於登陸博客會受到一定客戶端條件的限制,其他受眾在所關注的博客中的留言和評論得到博客主人的回復存在時間上的滯后性,因而導致博客上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減弱。然而,微博受眾發布的信息十分簡短,除此,由於登陸微博客戶端的多樣化和便捷性,微博受眾與受眾之間能進行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互動。例如,微博用戶A把用戶B加為“關注”,成為B的“粉絲”,那麼用戶A可以隨時隨地轉發或者評論用戶B發布的信息,同時用戶B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A的信息並做出回復實現意見互動。

3、與SNS社交網站受眾特征的比較

廣義上,微博在其鼻祖Twitter誕生時從其注重社交的功能上看,雖然屬於社交型網站的一種類型,但是與Facebook、MySpace、人人網、開心網等SNS社交網站的用戶相比,微博用戶在其行為上還是存在著顯著的不同特征。SNS社交網站的用戶依然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社交網絡。 用戶查看另一個用戶的數據時,隻有向該用戶提出申請並得到通過才能訪問﹔同時,SNS社交網站的受眾之間基本還是偏向私人好友關系。相比之下,微博受眾在微博上發布的數據是完全開放可訪問的,微博受眾之間更注重單向的“跟隨”(follow)關系﹔微博用戶不需要事前的好友關系作為基礎,更無需向對方用戶提出訪問申請,用戶之間隻要有引起對方興趣和需要的信息點即可建立關注。除此,根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在《2010年中國互聯網調查》中關於微博受眾與SNS社交網站受眾的一系列調查數據,這兩者的受眾具體特征可以歸納如下表1所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信息碎片化時代中人們的對於信息傳播的需求,人人網等SNS社交網站也相繼開發了“微博式”的信息傳播功能。因此,這使得微博受眾與SNS社交網站受眾在行為特征上的區別變得愈來愈模糊。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