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9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把关人”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2】

陈娟 孙志刚 高萍

2015年09月02日10:43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二、媒介融合的环境需要“把关人”有更高的媒介素养

媒介融合时代不仅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受众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媒体“把关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在树立正确的媒介受众观、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的同时,坚持媒介的道德观和承担起社会责任。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受众

受众在媒介融合时代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也是传播者(信息源);很多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和处理中。受众在接收和处理新闻与信息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使个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朋友圈评论,很容易将观点传播开来。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发言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评论,甚至宣泄情绪和情感,而不考虑事件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作为“把关人”要做的不是继续“煽风点火”,而是客观冷静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把公众的情绪尽量引向客观和有理有据的判断。

在2015 年1 月16 日,歌手姚贝娜去世。一个新闻系的学生以《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为题批评记者们,瞬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公众对新闻行业的不满情绪。新闻界对此反驳,并用许多篇幅指出原文中错误的地方,包括《新京报》发布的《每人都有15 分钟站上道德高地骂记者》。在此过程中,媒体的进一步介入不但有利于消除公众的误解,而且能起到对受众做媒介素养启蒙的作用。在媒介融合时代,虽然传播主体呈多元化,但专业媒体的报道依旧是人们认识事件、辨别真伪、做出自己判断的主要渠道。媒体作为“把关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做到真实、准确和全面的同时,向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帮助他们决策。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可随意在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同时,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媒体组织应从传统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行为,比如,媒体以色情、暴力和猎奇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片面地选取信息,通过“标题党”吸引受众,对受众造成负面影响。媒体也可能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因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或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造成经济利益和媒体社会责任之间的严重失衡。

比如,2014 年的网络流行语中有个“周一见”。起因是《南都娱乐周刊》的主编在某周五晚通过微博暗示下周一将会有关于明星文章和姚笛的重磅消息发布。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微博处在沸腾中。身为娱乐报纸报道关于明星的一些私事和绯闻,本也无可厚非,但《南都娱乐周刊》采取的这种预热式新闻报道,导致事件的持续时间长和关注度高,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和不必要的伤害。预告式新闻是违反新闻伦理的,特别是在已经获知事实却不及时告知公众的的时候。虽然《南都娱乐周刊》在“周一见”事件的炒作上很成功地博得了观众的注意,但在新闻伦理和道德方面却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反面典型。在该事件中,媒体过度地参与到事件中,其主编不仅频频在微博发声,还接受采访,俨然代表公众对当事人进行谴责。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常江认为,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舆论和主流道德观产生的影响,媒体的使命应当止于对现象做出记录和合理解释,不能超越自身的身份,直接干预甚至策划娱乐事件。显然,《南都娱乐周刊》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其报道职责的范畴。

当今,尤其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容易导致公众在面临新闻事件时更多地出现情绪化的反应,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比如,在2014 年8 月15 日,西安凤城医院因为手术室要搬迁和即将启用新手术室,一些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在手术室里拍下了一组照片,以作日后留念。在同年12 月20 日,其中的一位医务人员的同学将照片上传到微博,并配上评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顿时,这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应,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谴责医生没有职业道德。爆料微博发出不久,@ 陕西都市快报对“医生自拍”事件予以曝光。随后,陕西当地网络媒体西部网跟进对此事件予以报道,并配标题《西安一医院被曝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引网友热议》,掀开了此事件网上传播的大幕。12 月21 日,事件关注度快速上升,相关的新闻报道超过300 篇,媒体报道内容的关注焦点不约而同地放在了“医生手术台旁自拍”。21 日晚间,西安市卫生局公布调查和处置结果,舆论发生明显转向,众多网络媒体很快就把报道重点放在了“分管副院长被免职”、“常务院长被记过”、“系民营医疗机构”等。12 月23 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医生也不是神,他有感情啊》的报道,对“自拍”事件中未带口罩的当事人郑晓菊进行采访,并配以当事人痛哭流涕的照片,至此该事件的舆论倾向发生转变。在一个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公众的反应大多从情感出发,很少有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此时,如果媒体媒介素养不高,报道不谨慎,很容易迎

合受众的喜好,导致其不理智情绪的发泄。在新媒体环境里,类似的现象会经常出现。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做的是给受众降温,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事件和还原事件的真相。因此,怎样平衡受众的理性和非理性,怎样疏通受众的非理性,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和长期注意的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