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介融合和新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从业人员“把关人”的角色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提高媒介素养?本文认为媒体从业人员“把关人”的角色依旧重要,“把关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养。他们选择的新闻不仅应该具有新闻和社会价值,而且还应在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和不对受众产生误导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媒介融合;媒介素养;把关人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各种信息在同一数字平台上得到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加强,媒介一体化日趋明显。这种以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使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受众也越来越分散。在这样媒介既融合又相互竞争的新格局下,如何选择新闻信息、整合与组织新闻信息,需要媒体“把关人”有更高的媒介素养。
本文所指的媒体“把关人”,主要是指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由于我国目前的政策规定,商业网站没有采访权,没有新闻原创的权利,因此,除了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的网站可以发布原创新闻之外,其他网站只能依靠转发来发布关于某一事件的报道。这样的客观现实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媒介融合时代里有更高的媒介素养,以便适应新的环境和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趋于融合,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生产和传播信息。同样,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受众传递的信息。假如传播者传播的是不真实的信息,那么,它们会迅速地误导受众。同样,如果传播者未经严格把关就将从受众那里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他们的“权威性”会误导很多人,毕竟受众对来自主流媒体的报道还是有相当的信任度的。只有“把关人”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严格地把关,媒体才能在新的环境下既能够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和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又能更好地发挥和弘扬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的媒介环境、媒体“把关人”在媒介素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把关人”由于媒介素养不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说明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把关人”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
一、媒体“把关人”与媒介素养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学领域,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他认为,社会上每天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它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把网络环境下的“把关人”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即个别的网站对于自己内容的把关;宏观即在整个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把关人”对于整个网络中特定内容的控制能力。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把关人”的外延被放大:专业传播组织和机构不再拥有传播霸权,话语权广泛地分布给众多网民,使把关不仅仅局限在媒体。而本文所说的“把关人”理论仍主要强调的是媒体的把关,体现在媒体从业人员对获取信息来源的把关,对信息真实性的把关,对所传播信息的把关等。
媒体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把关权利,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学界对其概念比较公认的是1992 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从媒体从业人员的角度看,媒介素养是指他们获取、分析、评价信息和以各种方式制作新闻的能力,以及在新闻采编和制作过程中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通过多渠道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尤其在微博和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上,信息在便捷传播的同时还聚合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媒体“把关人”在发布信息时由于缺乏媒介素养而没有做好把关,很容易使所报道的信息不恰当,造成不好的结果。
比如,在2014 年10 月23 日,一条关于“95 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报道说一名95 后的少女,非常喜欢旅游,但囊中羞涩,因此,她广招各地男朋友,只要包吃包玩,可以用身体作为交换。该报道缺乏准确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对事件女主角的采访,后被证实为假新闻,只是一家社交软件的炒作软文。而这条消息的转载源头却来自某都市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此事,导致很多媒体疯转,无数网友信以为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消息的最初来源是10月13日一个由“ME 小清新重口味”帐号在豆瓣上发的帖子,开始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直到纸质报刊媒体的介入。而首家转载的媒体,在事实把关过程中缺乏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信息真实性审核和把关,在没有核实事实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报道,而后又被其他媒体转载,从而使该事件进入了公众视野。通过此事件的传播,我们可以看出该报从业者媒介素养的缺失。媒体追求新闻的“新”和“奇”无可厚非,但确保事件的“真实性”是媒体“把关人”最基本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媒体作为公众利益的维护者,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
从上述事件里,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因而人人都是“把关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但真正能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还是媒体“把关人”的介入。媒体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背景和训练,加之媒体组织有较高的权威性,他们的把关更能够引导舆论,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所以,在新媒体的环境里,媒体“把关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养,否则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影响媒体的名誉,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失去更多的受众。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