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9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把关人”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4】

陈娟 孙志刚 高萍

2015年09月02日10:43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媒体“把关人”

无论在媒介融合还是纸质媒体占主导的时期,媒体都有可能出现“把关人”自身话语权越位的现象。比如,媒体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涉案人做出定性、定罪、定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以煽情的语言激起公众对当事人憎恨或同情,有意或无意地压制相反意见等等,都是媒体从业人员话语权越位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媒介融合时代更容易发生。例如,媒体从业人员自己也有微博或公众号,他们在这些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可能只是自己的想法或情绪,但因其传媒人的身份,即使是传媒人自己的观点,反应到受众那儿就成了传媒人所代表的媒体的观点或是其作为传媒人专业的观点。他们可能为了现实的利益,比如点击率、访问量等,对他人的私人领域过度干涉,或进行不合理的监视和评价。前面提到的“周一见”中的《南都娱乐周刊》的主编频频在微博发表言论,批评当事人的私生活,并打着爆料的名义过度地干扰当事人的生活,这种话语权的越位行为和职权的滥用都是媒体从业人员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

我们不应该忘记,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容易感性牵动理性。比如,媒体的镜头对准的常常是受难者家属极其悲痛的画面,标题常常与内容出入很大等等。这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如果大家都去逼问受难者家属,而你不去,你就会担心错过重要的信息。当一家媒体采取不恰当的手段获得信息,更多家媒体会跟着采取类似手段;一家媒体用了“标题党”,网络上便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标题党”。媒体“把关人”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需要具有更高的媒介素养,利用自身的专业修养去认真把关。每个新闻工作者,不论是从事业务还是从事管理,都应该有媒体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即道德罗盘。

由于其职业的原因,媒体总会格外关注独家新闻,这在目前以点击率和转发次数衡量媒体影响力的新媒体环境下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现在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各种数字平台发布独家新闻,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媒体的发布。这就导致媒体人想要获得独家新闻的难度增大,使得一些媒体甚至为获取独家新闻而不惜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在前面提到的“姚贝娜事件”中,《深圳晚报》就因为抢独家新闻而采取不恰当的偷拍手段,结果虽然获得了独家新闻,却引起了姚贝娜家人和公众的不满,也让《深圳晚报》深陷新闻伦理指责的舆论之中。虽然抢新闻,尤其是独家新闻,是媒体从业人员应有的本领,但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新闻职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有自律的能力。

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工作人员不再只是单纯地为一种媒体服务,而是多个媒体平台。这种多平台发布新闻内容和信息,加上前面提及的网络传播所具有的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也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媒介素养。不然,由于媒介素养的缺乏,媒体从业人员一旦没有对信息进行把关会使虚假的信息和不实报道大行其道,在公众和社会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把关人”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勇于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职责,承担起对新闻的负责、公众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此外,未来的新闻编辑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像企业产品经理一样注重信息产品使用者的感受,花大力气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媒体从业人员还应根据用户的体验设计产品的呈现平台和方式,并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升级信息产品的质量。这些都需要媒体“把关人”有更高的媒介素养。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