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学子论文]环境危机的媒介呈现【5】

——以《人民日报》对于“PM2.5”的报道为例

程蕾

2015年04月01日10: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六)《人民日报》报道议题分析

《人民日报》议题分布情况:

(表一)

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清楚地说明,媒体对议题关注度的权重,会影响受众对同样议题关注度的倾向性。此外,媒体有一种特权,可以规范受众对未知议题可能采取的意见。有关研究还表明,媒体对事件的解释往往给受众提供了对该事件的意义进行讨论的语境,而且在事件当事人持相反的看法时,情况也是如此。[17]

如表一所示,《人民日报》重点报道的议题是“揭露环境危机”、“政府政策解读、政府行为”以及“预警危机、提出建议”。《人民日报》关于“预警危机、提出建议”的报道最多,如2012年1月19日的报道《雾霾天气频繁袭扰我国许多地区,专家提醒——分清雾与霾,防范别大意》,2013年1月12日的报道《1月11日,多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空气污染严重——雾霾来袭,如何突围?》等等。这个的报道大多是通讯或是深度报道,对于“PM2.5”有着一定的解读,多分布在“绿色家园”版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专业术语不多,适合不同阶层的受众阅读。

“政府政策解读、政府行为”议题在《人民日报》中也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如2012年1月4日的报道《北京将打“组合拳”治理大气污染 PM2.5监测防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22日的报道《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久前发布,它是否与世界接轨,能带来清新的空气吗? 空气新标,与世界的距离有多远》、2013年1月28日《全力推进环保修法 呼吁各地落实减排 环保部回应雾霾防治》等等。这个议题的报道分布比较均匀,很多月份都有涉及,主要是为受众解读政府的政策,宣传政府的立场、态度等,用政府的行动回应来自各方的质疑。这个议题对于《人民日报》来说很重要,这与《人民日报》鲜明的党性和特殊的新闻框架是分不开的,《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有义务向广大人民传达党和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发布最权威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

“揭露环境危机”议题所占比重也比较大,但是这个议题的部分报道会模糊“PM2.5”的存在,或者将“PM2.5”与其它问题放在一块报道,尽可能地减少了该议题报道的负面基调。例如2012年1月12日的报道《烟花越做越大,爆竹越炸越响,由此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 放炮不能光图过瘾》,这篇报道的标题提示的内容是烟花爆竹使用的危害,而没有提及“PM2.5”。但是,这篇报道其实是为了说明烟花爆竹的大量使用会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PM2.5”浓度可能会比安全值高十几倍。这样的报道揭露的是烟花爆竹引发的环境危机,报道的本质还是为了揭露空气质量问题,但没有直接强调“PM2.5”的危害,这样设置议题会模糊“PM2.5”引发的环境危机,减少报道的负面基调,让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烟花爆竹的危害上去,这样的处理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影响受众对环境危机的认知,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行为。

三、《人民日报》的媒介框架建构

(一)传统思维下的媒介框架

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D.桑德斯曾经做过这样一种解释:“媒介框架就是进行选择的原则——是强调、解释与表述的符码。媒介生产者常用它们建构媒介产品与话语,不管是文字的还是图像的。……媒介框架能使新闻记者对错综复杂、常常矛盾的大量信息进行迅速而例行的加工与‘打包’。因此,在对大众媒介的文本进行编码的过程中,这些框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化的环节,而且,在形成受众的解码活动上还可能发挥某种关键性作用。” [18]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具有很浓厚的党性色彩,这样的性质就决定了《人民日报》特殊的媒介框架。媒介框架就决定了《人民日报》的新闻框架,预设了《人民日报》话语结构和文本制作的框架。

1、在报道议题的选择上,政府的政策解读、政府的措施、权威部门的建议占据了主流地位,这是因为《人民日报》是党和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和理念的桥梁,它代表的是权威的声音,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人民日报》是受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更是受众了解党和政府的首选媒体。这样的性质决定党政新闻将是《人民日报》主要的报道对象,所以,在《人民日报》呈现环境危机之时,与政府相关的信息就会得到更多的报道。

2、在消息来源上,《人民日报》的消息大多来自政府权威部门、政府官员,政府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这也是由《人民日报》的媒介框架决定的。这不仅因为《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还因为它一贯严肃的风格和权威的形象,媒介框架本身就要求《人民日报》的报道需要寻求最权威的消息源,这是《人民日报》独一无二的优势,也是它最能塑造媒体公信力的特质。另外,党报的意识形态与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高度一致,这也是党报区别于其它报纸的鲜明特点,党报的报道必须符合报纸本身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所以,《人民日报》在消息源上选择政府权威部门是必然的选择。

3、在报道性质上,《人民日报》的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居多,积极营造正面的舆论,弱化负面报道。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样本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越来越客观公正,一些负面报道也出现在了报纸上,而且不乏一些严肃深刻的深度报道,这说明了《人民日报》在传统思维下的媒介框架也在不断地进步。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